赵艳萍

作品数:20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蝗灾治蝗农业历史农史清代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史研究动态》《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蝗飞入海”文本流变与宋代禳蝗思想转型
《农业考古》2025年第1期166-173,共8页陶江锐 赵艳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古代重要治蝗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BZS158)。
以“马棱驱蝗”为核心的“蝗飞入海”文本,在宋代史家笔下演变成为“马援驱蝗”故事,表明“德政驱蝗”书写模式并未随着人们理性思维的回归而消弭。史家基于“天命观”内核,结合马援武功特质构建的“马援驱蝗”故事,不仅形成时间早于“...
关键词:蝗飞入海 禳蝗思想 武力驱蝗 天谴说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拉农业文明史交流——“中国—拉丁美洲农业历史国际研讨会”综述
《中国农史》2022年第6期134-137,139,共5页赵艳萍 丘文干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一带一路”备忘录、自由贸易协议的签署,中拉的经贸关系、战略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与拉美地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谱写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在此背景下,华南农业大学积极与“...
关键词:自由贸易协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命运共同体 拉丁美洲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伙伴关系 拉美国家 华南农业大学 
清代陈芳生《捕蝗考》版本考辨被引量:1
《中国农史》2021年第4期11-19,58,共10页赵艳萍 曲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古代重要治蝗文献整理与研究”(18BZS15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宋元以来珠江三角洲海岸带环境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19ZDA201)。
清代陈芳生所编撰之《捕蝗考》是唯一收录在《四库全书》中的捕蝗专书。此书是为条陈除蝗之策可为矜式者以备观览,类同捕蝗百科全书,因此被清代治蝗官民所重视,尤其是地方官员常用此书作为治蝗工作参考。此书流布甚广,从清至民国,版本众...
关键词:治蝗专书 捕蝗考版本 《四库全书》本 
无疆世界:20世纪国际治蝗协同合作的历程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68-79,共12页赵艳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古代重要治蝗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8BZS158);南京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联合攻关项目“新疆民族地区农村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研究”(项目号:KYLH201705)阶段性研究成果。
19世纪中期以来,非洲、美洲、亚洲等地的蝗灾日益严重。因蝗虫的迁飞性与群聚性,治蝗成为各国无法以边界阻隔的共同事务。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科技成果在治蝗中的运用,欧美国家引领了新式治蝗方法,双边、区域和国际合作成为趋势。从蝗...
关键词:蝗灾 害虫治理 无疆世界 协同合作 
开启岭南农史研究的新篇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岭南动植物农产史料集成汇考与综合研究”开题论证会综述
《中国农史》2017年第4期144-144,F0003,共2页赵艳萍 
2017年1月8日,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所长倪根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岭南动植物农产史料集成汇考与综合研究”开题论证会在穗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
关键词:农业历史 综合研究 历史地理研究 吴滔 评议组 历史遗产 文化研究所 历史系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丁颖教授在稻作(种)起源问题上的探索及贡献被引量:5
《农业考古》2013年第4期266-271,共6页赵艳萍 倪根金 
2012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项目"丁颖院士学术成长采集工程(项目编号:2012-K-Q-XH30)
丁颖教授一生致力于稻作学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因发现野生稻而开启中国栽培稻种起源的研究,数十年不断丰富材料和方法,论证中国栽培稻种起源于华南,纠正了"中国栽培稻起源于印度"的错误。本文旨在探寻丁颖教授在中国稻作、稻种起源问题...
关键词:丁颖 稻作起源 稻种起源 探索历程 
19世纪中美应对大蝗灾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25-130,共6页赵艳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CMZ03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C770122);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基金项目“The history of locust plague and locust control mechanism during the Republican China”
19世纪中后期,同一纬度带的中国与北美大陆几乎同期经历了罕见的大蝗灾,影响两国至深:发生于中国清咸丰年间的大蝗灾被列为近代十大灾荒之一,而美国的大蝗灾则颠覆了新移民者征服新土地的信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北美土地的农业垦殖方式。...
关键词:大蝗灾 共性 差异性 比较研究 
民国时期药械治蝗技术的引入与本土化被引量:5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116-122,共7页赵艳萍 倪根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0YJC770122)
民国时期,治蝗技术革新是中国治蝗技术史上最大的变革,其中最关键的成就在于药械治蝗技术的引入与研发,治蝗效率因此有了质的提升,并直接影响了建国以后的治蝗模式。其引入及本土化进程包括:一是引入国外蝗虫生理学知识及化学除蝗技术...
关键词:民国 除蝗土药 除蝗器械 本土化 
惠州农业文化遗产暨广东农史第九次学术研讨会综述
《农业考古》2012年第6期384-387,共4页赵艳萍 
2012年9月21—23日,惠州农业文化遗产暨广东农史第九次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惠州市召开,由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惠州市农业局、惠州文化遗产研究所共同承办。会议以“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为主题,...
关键词:文化遗产 学术研讨会 农业历史 惠州市 广东省 农史 中国农业博物馆 华南农业大学 
惠州农业文化遗产暨广东农史第九次学术研讨会
《农业考古》2012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赵艳萍 
2012年9月21-23日.惠州农业文化遗产暨广东农史第九次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惠州市召开,由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惠州市农业局、惠州文化遗产研究所共同承办。会议以“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为主题.来...
关键词:文化遗产 学术研讨会 农业历史 惠州市 广东省 农史 中国农业博物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