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嬿如

作品数:23被引量:5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女性形象爱国主义教育跨文化传播跨文化研究生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当代传播》《人民教育》《新闻大学》《文学与文化》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让高尚成为自然——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取得实效被引量:2
《人民教育》2020年第3期96-99,共4页陈嬿如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马工程重大项目“新闻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FJ2018MGCZ014)阶段性成果。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式应该与时俱进,方能更有效更有力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球化背景下应培养有“中国心,全球脑”的爱国人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培养健康的盛世心态,其具体策略要关注细节、参与和行动。
关键词:新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具体策略 
学者“框架”反思:整合传播过程与效果的理论被引量:1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157-164,共8页陈嬿如 谢欣 
对于新闻传播学现有的过程及效果理论来说,李普曼于1922年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的'刻板印象'概念及其相关研究成果至关重要。它们一方面作为信息选择的关键因素解释了大部分的新闻生产机制,另一方面也以'导向选择'的方式提示或曰限...
关键词:信息选择 刻板印象 传播效果 框架 
断言式新闻——媒介技术驱动下的新型新闻模式研究被引量:5
《国际新闻界》2019年第5期80-92,共13页陈嬿如 谢欣 
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改进,新闻的传者与受众愈加重视新闻时效性,其结果之一就是断言式新闻(journalism of assertion)逐渐取代传统的确证式新闻(journalism of verification),成为当今全球的主要新闻模式。本文从新闻生产及新闻理论...
关键词:断言式新闻 媒介技术 “后真相” 确证式新闻 新闻素养 
移动媒介与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变迁研究述评——一个全球化的视角被引量:1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8-19,共12页陈嬿如 石迪 
通过对国内外2016年11月以前的移动媒介与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研究对象上,传播学学者对少数民族的移动媒介使用与影响的关注及研究不足;在研究路径上,当前研究还未从本质上考察少数民族群体移动...
关键词:移动媒介 少数民族农村社区 全球化视角 研究述评 
媒介对“人类伪事件”的建构及其后果——以运动员英雄或名人形象的创造与消解为例被引量:3
《当代传播》2017年第3期39-42,共4页陈嬿如 谢欣 
本文以美国历史学家布尔斯廷提出的"人类伪事件"概念为主导框架,从运动员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媒介在对运动员进行创造与消解过程中如何将他们建构成"人类伪事件",并进一步从运动员参与制作着作为"伪事件"的新闻,及运动员制造了更多名人...
关键词:“人类伪事件” 媒介 英雄 名人 运动员 
移动媒介与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研究的综述与展望被引量:2
《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第5期43-52,共10页陈嬿如 石迪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网络舆情视野下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研究"(2015GH19)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移动媒介与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的认识,本文对2016年以前的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在研究对象上,移动媒介技术逐渐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普及,其对少数民族群体的影响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村社区 移动媒介 综述 
信仰传播效果的3M模式——以《青春之歌》的传播学解读为个案被引量:3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18-125,共8页陈嬿如 
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对传播过程和效果的研究有许多局限性。明显的不足是信仰传播研究的缺失。讯息(message)、榜样(model)、力量(might)是信仰传播产生理想效果的必要因素,亦即信仰传播效果的3M模式。合适的个案能够体现信仰传播产生长期...
关键词:信仰传播 传播效果 3M模式 《青春之歌》 
人间草木 天际寒星——读周宁近作《人间草木》
《文学与文化》2010年第2期140-143,共4页陈嬿如 
生命、信仰、使命、爱、死亡、永恒——几乎囊括了终极问题之最。通过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文系教授周宁的近作《人间草木》(商务印书馆2009年10月版),几组历史人物向我们走来——马礼逊和柏格理,苏曼殊和李叔同,托尔斯泰和韦伯,还...
关键词:殉道者 重重迷雾 终极问题 理趣 苏曼殊 中文系教授 李叔同 文学院院长 马礼逊 历史人物 
当代中国影视中的女性形象之嬗变被引量:6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14-21,共8页陈嬿如 
当代中国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嬗变,从最初符合时代政治要求的"理想女性"逐渐转变为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后的"女性理想"的追求者,而在社会发展、电视等传播技术普及之后,又逐渐"退化"为符合男性审美期待和心理期望的新一类...
关键词:影视 女性形象 双性特征 
运用跨文化传播原理 增强电视外宣效果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4期17-18,16,共3页陈嬿如 
电视是我国对海外华人群体的重要传播渠道,传递国家政策变化的讯息,展示国内经济的发展形势,更重要的是对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等中文收视群体传播华夏文明和文化。不言而喻,从事这项工作和相关研究的人员都知道,这是凝聚海外华...
关键词:跨文化 传播原理 电视 华人群体 海外华侨 民族向心力 传播渠道 政策变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