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风

作品数:34被引量:5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后现代矛盾论主流电影电影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求实》《当代文坛》《电影文学》《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哪吒”神话母题资源的影像泛审美嬗变
《中华文化论坛》2020年第3期95-103,158,共10页黎风 
随着电子科技和大众文化的发展,物质化和世俗化的新型消费文化兴起,我们从"唯审美"的精英文化启蒙走向了泛审美的大众文化狂欢。本文以明代许仲琳编《封神演义》中塑造的哪吒故事为原型,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有代表性的哪吒动画与原型的...
关键词:泛审美 哪吒 动画 神话 改编 
抗战电影的历史图景与当代言表被引量:2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1-5,15,共6页黎风 
历史叙事与当代抒情的关联是抗战电影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既赋予了抗战电影作为历史文化实践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又造成了抗战电影的价值困惑与文化矛盾。这种状况既体现为抗战电影与抗战历史的创造性接合,又体现为自我叙述的认同导向...
关键词:抗战电影 历史叙事 当代抒情 历史意识 
文学的电影化生存与失落被引量:2
《当代文坛》2017年第3期138-142,共5页黎风 周钰棡 
从电影诞生以来,文学与电影一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联系:一方面文学始终作为重要的电影元素推动着电影的艺术化进程;但另一方面电影的艺术性又伴随着"去文学化"的要求。当今电影的极端视听主义继续在排斥电影的文学性,电影在数字技术的高...
关键词:文学性 文学电影 电影化生存 后现代隐疾 
论“电影指涉”:一次电影现象研究被引量:1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61-66,共6页周钰棡 黎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像文化时代的影像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0BZW021)阶段性成果
"电影指涉"是近年各国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中经常出现而又容易被理论界忽视的现象,指的是一部影片对其他影片不同程度的模仿,或称为"戏仿"、"致敬"。"电影指涉"在理论研究中被长期解读为后现代文化的一种视觉范式,是后现代文化"缺乏创造...
关键词:电影指涉 类型片 电影符号学 电影接受 好莱坞化 
“影像诗学”概要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1-5,共5页黎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像文化时代的影像诗学研究"(10BZW021)的阶段性成果
在图像文化时代中,影像逐渐占据了社会文化和艺术生产的核心圈层,成为最具统摄力的媒介形态和表现方式。影像本身和影像的相关问题都亟待获得理论研究的重点关注,同时,以往分门别类的摄影、电影和电视研究需要进一步整合为以影像为整体...
关键词:影像诗学 影像本体 理论扩展 方法论 
影像时代的“多媒介革命”被引量:3
《今传媒》2016年第2期8-11,共4页黎风 周钰棡 
社会的发展史也是媒介的发展史,媒介的演变革新对社会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正如当今社会,媒介的影像时代带来了文化的"后现代":影像代替文字成为社会的主导媒介,社会话语逐渐向视觉化转型;同时,媒介的多样化促成了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决...
关键词:多媒介革命 后现代 视觉消费 视觉餍足 
电影的文学性与“文学电影”被引量:11
《当代文坛》2015年第3期97-100,共4页钟菁 黎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像文化时代的影像诗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BZW021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市场的繁荣与多元化发展,出现了一类改编自文学作品或是以表现文学为主题,文化底蕴较高,具有民族历史感和浓厚文学趣味的"文学电影",这类影片往往蕴含较深刻的思想主旨,在创作和表达方式上也不遵循好莱坞传统商...
关键词:电影的文学性 “文学电影” 《黄金时代》 
文学“性审美”的理论研究
《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第12期15-21,191,共7页黎风 
从理论上讲,文学艺术应该向所有的人生领域敞开,人的日常生活、思想情感、生产实践、政治斗争等都是文学艺术表现的对象,但正统的文学艺术史则制造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假象:文艺创作只专注于人的纯净、道德的精神情感领域,它们与性没有必...
关键词:文学 性观念 压抑 审美冲动 
“思想解放”的当下艺术化表现——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
《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第9期12-14,共3页黎风 
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中央电视台及各大电视台黄金档热播。剧作以其历史的纪实性、再现重大史实的直书勇气、大开大合的剧情安排、于平实中见刚毅、见韧性、见激情的人物形象,对于主旋律作品...
关键词:邓小平 历史 折中 思想解放 四川省委宣传部 电视剧 艺术化 诞辰110周年 
中国人,何以诗意的栖居被引量:2
《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4期5-8,共4页黎风 
"诗意栖居"的构想来源于荷尔德林、海德格尔在"贫困的时代"的期待,我们中国人已经告别了战争和贫困,基本富裕的我们的最大危险是物质富裕后面临的精神贫穷和道德贫困。相对于GDP、LV和法拉利,我们最需要的是尊严、信仰、尊重、良知和淡...
关键词:中国人 诗意 栖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