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建

作品数:37被引量:4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书签胸针太阳神西夏文河西走廊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西藏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西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宁夏大学“西夏学”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2024年度资助学科
《西夏研究》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于光建 
2024年1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公布了2024年度“绝学”学科扶持计划资助学科名单。经过多轮严格审核、评选和公示后,宁夏大学“西夏学”,成为获得资助的10个学科之一,学科负责人杜建录教授。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
关键词:宁夏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西夏学 传承意义 扶持计划 学科负责人 资助 绝学 
固原博物馆藏开城镇唐墓出土跪拜俑考
《宁夏师范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60-65,共6页于光建 史牧遥 
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青年拔尖培养工程项目“交融与互鉴:西北民族文物考古与中华文化符号传承研究”(032303141002)。
2003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原州区开城镇唐墓中发掘出了一件匍匐式人物俑,考古简报将其定名为“跪拜俑”。通过分析唐代其他地区出土匍匐式随葬俑在墓葬中的空间位置与组合程式,并结合《大汉原陵秘葬经》等文献记载,对唐代的跪拜俑与...
关键词:镇墓神煞 匍匐俑 仰观 伏听 
清代河西走廊商业发展新格局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8期5-11,共7页于光建 杨嘉禾 
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青年拔尖培养工程项目“交融与互鉴:西北民族文物考古与中华文化符号传承研究”(032303141002)。
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沟通西域的交通要道。这里也是中原农耕文化、北方游牧文化、西域绿洲文化及域外文化的交流与融通之地和多民族不断交流融合的核心区域。商业贸易是推动河西走廊多民族交流交融的重要驱动力。清代随着中央政府对西北...
关键词:清代 民国 河西走廊 城镇 商业 交往交流交融 
从黔东南苗族古歌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叙事
《民族学论丛》2024年第2期14-21,共8页万明 于光建 
宁夏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NXYLXL2017A02)。
中华文化认同是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根基。黔东南苗族古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一部寄托民族精神与文化情感、展现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历程的民族叙事史诗。基于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通过研究苗族古歌所反映的...
关键词:苗族 黔东南 苗族古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明代宁夏镇经济变迁与多民族交融互嵌研究被引量:1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28-36,共9页于光建 杨嘉禾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宁夏卷》编纂项目(SFSX-ZCFW2022009DY/01)。
明代是宁夏镇多民族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加强西北边防,解决边患,明朝经略宁夏政策随明蒙关系的变化而多有改变。明初受岭北之战惨败的影响,又因宁夏“密弥戎狄”之故,遂废除了原宁夏府建制,迁民于陕西,宁夏平原成为“无人”的...
关键词:明代 宁夏镇 经济变迁 民族互嵌 交往交流交融 
品藻与禄命:从相人术文献看西夏对中原文化的传承
《西夏研究》2023年第4期16-24,共9页周泽鸿 于光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辽宋夏金时期西北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项目批准号:22JJD770047)的阶段性成果。
西夏文献中的相人术知识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除人体生理结构、人类起源、人性论等有关“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认识外,还包括以人物品藻为中心的识人术以及以推人禄命为特征的“形法”类数术内容。西夏相人术在道德取向和社会伦理方面受...
关键词:西夏 相人术 中原文化 传承 认同 
从墓葬考古看西夏与吐蕃葬俗文化的交融与互动
《西夏学》2023年第1期284-295,共12页于光建 王俊俊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的西夏金银器研究”(项目编号:20XMZ017)阶段性成果
党项西夏的丧葬习俗,经历了青藏高原居住的党项旧俗到内迁黄土高原的夏州党项葬俗,再到西夏建立后丧葬习俗的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变迁。由于西夏与吐蕃在地域上相邻,党项族与吐蕃民族在族源上的相近,在丧葬方式、葬具、随葬品等方面有极...
关键词:西夏 吐蕃 丧葬 融合 共同体 
中华民族史观视野下古代北方民族华夷共祖与以夏自居思想述论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7-14,共8页于光建 万明 
2021年国家民委民族研究基地项目“中华民族历史观研究报告”(2021-GMG-034)。
中古时期,北方民族华夷共祖与以夏自居思想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影响的结果,为自在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构建起了共有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历史观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古时期,各民族在缔造和书写中华民族历史的过程中形成...
关键词:中华民族史观 北方民族 华夷共祖 以夏自居 文化认同 
灵武出土西夏银碗功能再认识被引量:1
《西夏研究》2022年第3期68-73,共6页于光建 吕姝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的西夏金银器研究”(项目编号:20XMZ017)的阶段性成果。
1976年,宁夏灵武石坝出土了一批银器,为研究西夏金银器以及度量衡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结合考古发现的古代金银器实物和有关文献资料可知,灵武石坝出土的3件墨书西夏文重量的银碗,除了作为上层社会饮食器具外,依然是西夏社会政治身份...
关键词:灵武 西夏 银碗 功能 等价物 
武威西夏墓出土太阳、太阴图像考论被引量:5
《宁夏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214-220,共7页于光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武威西夏墓出土木板画及木板题记整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3CMZ013)的阶段性成果
武威西郊林场2号西夏墓出土的29幅木板画的本质内涵是唐宋时期丧葬墓仪中特别流行的墓葬神煞。通过与河西地区汉魏墓葬图像等比较可知,武威西夏墓木板画中除"太阳"外,还应该有"太阴"木板画,其形象是有蟾蜍或玉兔的月轮。武威西夏墓木板...
关键词:西夏 木板画 墓葬神煞 太阳 太阴 葬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