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良耘

作品数:16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技术创新综合评价城市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技术社会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自然辩证法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科技管理研究》《科学.经济.社会》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绿色发展理念视阈下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与抉择被引量:1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7年第4期67-70,共4页何汉斌 余良耘 方云 
绿色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紧密联系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发展境遇提出的全新发展理念。何为绿色发展理念、为何要绿色发展理念、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理念是我们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语境。追根溯源,绿色发展理...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 时代诉求 现实抉择 
新灾变论及其影响——地学前沿一瞥
《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19期250-254,共5页余良耘 冯秋丽 
主要介绍新灾变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观点以及对地学产生的巨大影响,包括:灾变论——均变论——新灾变论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几种比较流行的新灾变假说;在新灾变论思潮的猛烈冲击下事件地层学、灾变成矿论、天文地质学等新学科、新理...
关键词:新灾变论 影响 地学前沿 新发展 
正确理解历史中的人的地位——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有感
《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20期61-63,共3页余良耘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为依据,探讨了历史的前提、人的本质、人对社会的改造、人的解放及其人的个性发展等问题,以帮助我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避免实践中有可能出现的失误,把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
关键词:正确理解 历史 人的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 经典著作 
历史与个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双重意蕴
《理论月刊》2011年第12期15-18,共4页余良耘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时期的主要文本《〈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为依据,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出发点是"人类解放",而"人类解放"不仅指的是经济的解放和物质资料...
关键词:马克思 历史 个人 人类解放 双重意蕴 
高技术企业价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被引量:1
《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4期49-52,共4页余良耘 杨巍然 宋化民 
中国地质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CUGQNW031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高技术企业评价与发展的实际,设计高技术企业价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它包括高技术企业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社会贡献、生态环境、文化建设五个方面。
关键词:高技术企业 价值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文化转型、文化进化与文化软实力
《理论月刊》2008年第11期44-47,共4页余良耘 张存国 马剑梅 
中国地质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编号:CUGQNW0314)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在社会历史中进化发展的。文化进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文化转型,这就是由单一的竞争模式向协同创新模式的过渡或兼容。文化进化必须在传承中提高竞争力,在协同中提高共生力,在创新中提高生产力。传承、协同与创新...
关键词:文化转型 文化进化 传承 协同 创新 文化软实力 
技术追问的三个维度被引量:5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第3期66-70,共5页余良耘 
对技术的追问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之一。技术应用对自然的破坏、对人的奴役、对文化的限定,是人类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技术 追问 生态学 人类学 文化学 
评开合构造研究中的辩证思维被引量:2
《地质通报》2004年第3期298-302,共5页余良耘 
湖北省教育厅"十五"规划项目资助
中国学者杨巍然、姜春发、张抗等提出的开合构造是大地构造学中的一种重要观点。该观点系统地总结了大地构造研究乃至地球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站在辩证思维的高度,把地质运动概括为开裂与聚合2种基本形态,并从不同时间、空间、规模、级...
关键词:开合构造 辩证思维 哲学意义 
人对技术社会的适应与改造被引量: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3期86-90,94,共6页余良耘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使技术社会已经形成。技术应用正成为一种压倒一切的控制形式,它对人的生存既有益又有害。面对技术社会,我们不能选择倒退与逃避之路,惟一可行的方法是在改造中适应。本文力求从技术与人的深刻冲突...
关键词: 技术社会 社会适应性 生存 
地学理论与假说被引量: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5期4-7,共4页余良耘 
假说是地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形式。这是由地学研究对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大尺度性、地质过程的混沌性、作用机制的非线性等特点所决定。在运行特征上 ,地学假说表现出思维方向的分歧对抗性、理论内容的互补旋回性、检验方法的多样复合性和...
关键词:地学理论 假说 地质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