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如

作品数:10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受贿罪协同创新高职院校高职非刑罚处罚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新课程(教育学术)》《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现代商贸工业》《江西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职院校环境保护法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被引量:1
《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22期159-161,共3页陈勇 彭丽娟 刘吉如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2009009)
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生力军。在阐述我国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人才及环境保护法课程需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环境保护类专业环境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环境法课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环境保护法课程 教学内容和方法 
浅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被引量:2
《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31期21-21,共1页刘扬林 刘吉如 刘妍妍 
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论述了协同创新是高职校企合作深化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以长沙环保职:为例,提出了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协同创新 校企合作 高职 深化 发展 
侵占罪犯罪对象之不法原因委托物研究被引量:1
《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100-103,共4页刘吉如 魏建文 
侵占行为犯罪化以来,虽然现实生活中的侵占行为屡见不鲜,但在刑事法律中受到追诉的情况却很少见,尤其是侵占基于不法原因委托物的行为入罪更是成为法律难题。理论上不法原因委托物作为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但现行法律的规...
关键词:侵占罪 犯罪对象 不法原因委托物 诉讼形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化与发展——“协同创新”被引量:4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4年第7期5-6,共2页刘吉如 彭华 
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基本处于初低级阶段,作为合作一方的企业受益不够、动力不足,校企无法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以协同方式将校企双方优质要素进行组合,以促进创新,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
关键词:协同创新 高职校企合作 深化 发展 
论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被引量:2
《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24-127,共4页刘吉如 魏建文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决定了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必然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检察文化来源于丰富的检察工作实践,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检察文化作为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根本上说,检察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先进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检察文化 检察工作 发展规律 业务建设 队伍建设 保障建设 
受贿罪行为方式研究被引量: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83-86,共4页刘吉如 魏建文 
我国现行刑法对于受贿罪仅规定了索取与收受贿赂两种行为方式,对于约定贿赂的方式则仅在司法解释中有所体现,而且并不完整。约定贿赂行为的危害性很大,刑法应将其纳入调整范围。由于刑法受贿罪既遂理论采取收受财物标准说,因而受贿罪的...
关键词:受贿罪 行为方式 收受贿赂 索取贿赂 约定贿赂 
高职环境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年第1期67-68,共2页刘吉如 彭华 
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高职环境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环境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应以环境职业岗位为导向,紧密联系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合理的教学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理...
关键词:环境管理 课程改革 项目化教学 
对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省思被引量:2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23-25,共3页阳振华 刘吉如 魏建文 
受贿罪中收受他人财物的必须具有"为他人谋取利益"之构成要件,"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中的构成地位、性质和认定标准,一直是受贿罪适用中的争论焦点。我们不能把不正当利益直接作为受贿罪的量刑情节,而只能通过行为有关的用语去界定,...
关键词: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 谋取利益 不正当利益 正当利益 
对受贿罪“利用职务之便”的反思被引量:2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67-69,共3页吉海军 刘吉如 魏建文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成立受贿罪的基本条件。如何理解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目前在我国刑法学界尚未达成共识。通过对学界观点的述评,认为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既包括利用本人的职务便利也包括利用他人的职务便利。
关键词: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 职务之便 
论非刑罚处罚的性质被引量:5
《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223-225,共3页颜河清 刘吉如 唐灵芝 
东华理工学院硕博基金资助项目"刑罚执行的经济学思考"(DHS0535)
非刑罚处罚方法的性质在我国刑法理论界一直争论较大。目前主流的观点是认为它是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本文从立法、司法、非刑罚处罚方法性质本身等多个角度论证,认为其不是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而是一种由犯罪行为属性所决定的附随...
关键词:非刑罚处罚 刑事责任 刑罚 处罚的多层次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