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瑾

作品数:15被引量:8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语言学傣族傣语多民族中国少数民族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百色学院学报》《民族语文》《广西民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默默耕耘,果熟自然红——西南边疆语言与文化专家访谈录之二“张公瑾专访”
《百色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33-38,共6页张莉 曾宝芬 张公瑾 
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是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对民族工作的满腔热情,几十年来,张公瑾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与奉献,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学术基础成为我国傣族语言文化研究领域最有广度和深度的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傣族语...
关键词:傣族 语言文化 文化语言学 
汶川大地震周年祭——写在《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羌族卷》出版之际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期128-128,共1页张公瑾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羌族卷》现在与读者见面了。在庄重厚实的红棕色封面上,印着“羌族卷”几个闪闪发光的金色大字。这一成果是近10年来四川省民委古籍办和全体编撰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协同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它抢救、汇...
关键词:少数民族 羌族 古籍 提要 中国 大地震 出版 汶川 
绚丽多姿的中国民族古文字
《文史知识》2008年第9期27-32,共6页张公瑾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并保存了大量用这些文字书写的历史文献。这些文字和文献,是中华民族一宗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民族古文字 中国 历史文献 文字书写 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 多民族 各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整理研究中的奇葩被引量:1
《西夏学》2008年第1期23-24,共2页张公瑾 
今天非常高兴,刚进来的时候,看到《中国藏西夏文献》整齐地摆放在那里,20巨册,洋洋大观,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这的确是当前我们学术界的一件盛事,它对西夏学本身来说,称之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大一点,从中国少数民族古...
关键词:研究 洋洋大观 整理 巨册 中国 文献 少数民族 西夏 
文化语言学视野中的民族语言研究被引量:1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张公瑾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的语言学科。通过民族语言研究各民族文化,不仅能加深对各种语言的文化属性的认识,而且对揭示各民族文化史上的未知现象,重塑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面貌,了解各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 民族语言 思维方式 文化结构 
民族古籍与民族古籍学被引量:7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105-110,共6页张公瑾 
 中国的民族古文字创制于不同时期,记录了大量的史实,还有不少用汉字写作的文献,它们都是古代不同民族的智慧结晶。整理与研究民族古籍,其文化财富才会有现实意义,民族古籍学亦在此基础上得以创立。
关键词:民族古籍 民族古籍学 文化财富 
傣文《维先达罗本生经》中的巴利语借词——以《十愿经》第一节为例被引量:8
《民族语文》2003年第4期1-7,共7页张公瑾 
傣语受南传佛教的影响,词汇中增加了不少梵语、巴利语借词。本文通过对傣文《十愿经》第一节的释译和其中巴利语借词的分析说明这些借词在进入傣语之后对傣语的适应情况及其对傣语的影响。
关键词:《十愿经》 《维先达罗本生经》 傣语 佛教 巴利语 
云南与中南半岛跨境民族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走向被引量: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27-32,共6页张公瑾 
本文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考察和论述了云南省与周边跨境民族文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指出文化的力量既很脆弱,也很顽强,它会迅速适应现实经济生活的变化,又有抗拒同化的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跨境民族 社会转型 云南 中南半岛 民族文化走向 
浑沌学与语言研究被引量:27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3期61-65,共5页张公瑾 
浑沌学与语言研究张公瑾编者按语言与文化研究是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问题。为了把这方面的研究推向前进,本刊组织了一组笔谈。笔谈文章力求从多角度、多侧面对这个老话题作...
关键词:浑沌学 语言演化 自相似性 语言与文化 语言系统 语言研究 语言和文化 《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 谱系树 
走向21世纪的语言科学被引量:16
《民族语文》1997年第2期1-7,共7页张公瑾 
语言学从来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紧密联系,它植根在社会现实之中,到了20世纪的最后年代,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成了国际关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事实,将语言与文化联系起来,以文化的视角来看语言,并建立文化语言学的科学体系,将...
关键词:历史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语言与文化 语言学史 社会语言学 理性主义 向21世纪 普遍唯理语法 思维框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