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强

作品数:20被引量:1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夏济安艺术产业WTO贸易壁垒软实力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小说评论》《现代中文学刊》《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环境演变中的修撰、校订、意译与编译——《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英文版本演变初探
《小说评论》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张德强 
江苏省202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1世纪江苏文学中的中国叙事和中国形象塑造研究”(2023SJYB0421)阶段性成果;南京艺术学院2022年度课程思政专项重点课题“艺术院校文学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思路探索”结项成果。
论及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下文简称《小说史》)不容小觑。自196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推出《小说史》英文版以来,目前有3个英文版和8个中文版存世,这些版本大多存在...
关键词:小说史 夏志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英美文学研究 史料考证 耶鲁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小说史》 版本演变 
双螺旋结构与百合心剥落——《万川归》叙事风格探析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3期120-127,共8页张德强 
江苏省202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1世纪江苏文学中的中国叙事和中国形象塑造研究”(项目编号:2023SJYB0421)阶段性成果;南京艺术学院2022年度课程思政专项重点课题“艺术院校文学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思路探索”的结项成果。
《万川归》完成了一个有关个体在经历活跃与奔流之后,最终回归曾经有情的物理世界的生命叙事,是作家朱辉在长篇小说叙事风格与主题实现上的全新尝试与实践。小说自如运用全知叙述控制下的内视角,以带有世故与感伤两种话语品质的声音交...
关键词:朱辉 《万川归》 全知叙事 叙述声音 双螺旋结构 
夏济安现代文学研究的开放性——以史观的差异与对话为中心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84-91,共8页张德强 
在美国汉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一脉中,夏济安的学术工作有着开创意义。由于离散背景与英语写作带来的便利,在总结“五四”文脉时,他一反现代文学研究主流史观和立场,与其多有歧异和对话。他对“五四以来的浪漫主义”加以批判性反思;对现...
关键词:夏济安 夏志清 文学史 “礼拜六派” 《黑暗的闸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研究》 
“史料导向”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论陈子善的中国现代文学与史料研究被引量:1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12-27,共16页张德强 
本文从陈子善的具体学术工作、研究方法及其特色、文学史观三个方面切入,尝试理解并阐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领域的贡献。在40余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陈子善的研究对象“从鲁迅到张爱玲”,旨趣始终集中于对现代文学版本与史实的...
关键词:陈子善 现代文学史料 辑佚 考证 文学史观 “史料导向” 
女性的自我放逐与自我回归——解读鲁敏小说《六人晚餐》与《奔月》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43-48,共6页张德强 
鲁敏近年问世的影响较大的两部长篇小说《六人晚餐》与《奔月》在叙事结构上别具匠心。《六人晚餐》“百合心”的皴染式结构与《奔月》的染色体式双线结构,表现了鲁敏在小说形式上独特的追求。《六人晚餐》与《奔月》塑造的晓蓝与小六...
关键词:女性意识 叙事重心 小说结构 反讽 
钩沉辑佚,以小见大——陈子善先生访谈录被引量:3
《新文学评论》2019年第1期59-71,2,共14页陈子善 张德强 
张德强(以下简称张):今年(2018年)6月,《解放日报》上发表过一篇名为《东余杭路上的夏日柳荫》的报道,生动再现了您童年生活中的一个侧影。请问,您的学术追求与艺术趣味最初是如何萌芽的,其中是否有对您后来走上学术之路影响深远的事件...
关键词:刘以鬯 张爱玲研究 文学史料学 现代文学史 鲁迅杂文 作家生平 海派文学 郁达夫研究 以小见大 
评祝宇红著《无双的自我:张爱玲的个人主义文学建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3期254-259,共6页张德强 
近年来,张爱玲遗作陆续整理面世,大众阅读视野中张爱玲相关读物层出不穷,转向学术领域,张爱玲研究则逐渐从“发现”的水流激荡转向更沉潜的静水流深。今年初,一本研究视角独特的专著——《无双的自我:张爱玲的个人主义文学建构》(祝宇红...
关键词:张爱玲研究 个人主义 文学建构 中国现代文学 阅读视野 学术领域 “发现” 文学品质 
夏济安鲁迅研究的个体精神史侧面——以《鲁迅作品的黑暗面》为中心被引量:3
《现代中文学刊》2018年第5期76-84,共9页张德强 
《黑暗的闸门》(1968年)诸篇章中,《鲁迅作品的黑暗面》(1964年)问世较晚,与全书对左翼文学运动这一主题的关心不同,"黑暗面"一文是从个体精神层面上关注鲁迅作品中的无意识色彩,以及从传统与个体心理角度分析这种无意识风格的成因,将6...
关键词:五四文学 黑暗的闸门 “不安的心灵” “鲁迅作品的黑暗面” 
世风日下与女性成长——特罗洛普小说《如今世道》评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12期53-54,共2页张德强 
19世纪英国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长篇小说《如今世道》,通过几对男女的感情与婚姻纠葛,深入探讨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基督教道德之间产生的矛盾。但故事走向却最终脱离了他的劝善本意,成为对社会变革的忠实记录。
关键词:劝世小说 特罗洛普 道德困境 女性主义 
《文学杂志》(1956-1960)的介入式编辑与批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05-112,共8页张德强 
南京艺术学院校级课题(DGZDQLS16)
夏济安对《文学杂志》(1956-1960)小说来稿的编辑理念,是针对1950年代台湾文坛总体呈现出的逃避现实、虚假抒情文风做出的一种反拨,体现为对五四文学写实一面的继承与开拓。在这种编辑理念之下,他大胆使用介入式的编辑方法去删改甚至重...
关键词:《文学杂志》 “文学的文字” 介入式编辑 介入式批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