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祥睿

作品数:13被引量:9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政治生活农民逻辑中国共产党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合肥师范学院学报》《社会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构建中共党史学科话语体系若干问题被引量:6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5年第4期4-8,共5页彭祥睿 朱志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共党史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3﹠ZD05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共党史学科话语体系的构建,不是纯粹修辞意义上的话语策略与表达技巧,实质涉及学科话语形态与中共历史这一实体内容的本质联系。当前语境下构建中共党史学科话语体系,首要的问题是重返党史学科的历史学意义追问,开启变革中共历史研究...
关键词:中共党史 学科 话语体系 
《中共高校党建史(1921—1949)》评介被引量:1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年第2期109-110,共2页彭祥睿 
无论是无奈如胡适般认为在“变态的”社会国家,“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学生界发生”,还是殷切如陈独秀般希望“许多劳动者以外的人热心从事劳动运动,然后劳动运动才能够发生”,不争的事实是,1920年代以降的中国社会,不仅...
关键词:党建史 评介 高校 中共 青年学生 中国社会 劳动者 中国革命 
知识分子政治生活的可能与限度——以民国时期知识分子为参照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62-68,共7页彭祥睿 
安徽大学"211"工程学术创新团队及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
基于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政治介入与行动取向,学术界多以学术与政治分流的现代视野考察之,每每扼腕于知识分子陷入政治太深,不能潜心于学术文化研究;特定历史主体,如梁启超、胡适等,亦曾多方检讨政治对个人乃至整个时代文化建设路向的干...
关键词:知识分子 政治 民国 
当代中国现代化目标历史演进的反思
《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2期5-8,共4页彭祥睿 
中国共产党从建国初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到当前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大课题,较好地处理了确立现代化目标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理想性与现实性及指标化与系统性等诸多关系,也开启了反思现代化目标与现代化实践关...
关键词:现代化 后现代 现代化目标 
政治生活中的矛盾问题及其说服——《正处》一文的政治文化取向分析
《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3期56-58,116,共4页彭祥睿 
国家社科基金"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研究"(06BZZ001)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客观上实现了中国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根本性改变,但如何带动文化模式与文化主题的变化,进而推动社会和政治体制迈向全新的目标,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正处》一文的酝酿及出炉置于这一转型大背景之下,不难...
关键词:毛泽东 《正处》 政治文化 
当代中国现代化目标演进的理念逻辑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72-75,共4页彭祥睿 
囿于现代化的自我展现程度与人们自身的认识限度,人们提出的现代化目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界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出的一系列现代化目标,既彰显着历史之境遇,亦凸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现代化理念的演进。
关键词:现代化 现代化目标 内在理路 
《邓小平与中共历史学》评介被引量:1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6期85-87,共3页彭祥睿 
关键词:中共历史学 邓小平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 评介 中国人民 中国历史学 社会进步 史学理论 
近十年来国内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研究综述
《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5期44-49,共6页黄亚玲 彭祥睿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直接指导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现代化理论与模式的代表。近十年来,国内学者们通过对它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其研究状况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归纳,将有利于学者们更深入地研究这一课题,对社...
关键词:邓小平 现代化理论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战略 
近年来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研究综述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5-11,27,共8页黄亚玲 彭祥睿 
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指导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归纳,将有利于学者们更深入地研究这一课题,对当前...
关键词:邓小平 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内涵 发展战略 “同质异构性” 
当代中国发展理论对世界发展理论的贡献
《宁夏党校学报》2003年第6期84-87,共4页彭祥睿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马克思从哲学视角构建了其社会发展理论;西方学人则在寻求其国家政策的理论依据中提出了各种发展理论;当代中国发展理论则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脱颖而出,为解决长期困扰着发展理论研究的"多元发展主体"问题提...
关键词:发展 发展理论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西方发展理论 当代中国发展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