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

作品数:40被引量:7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小戏清代清代宫廷明清传奇明清戏曲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晋阳学刊》《南都学坛》《古籍研究》《文艺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元宵家宴贾母命家乐演《寻梦》《惠明下书》意蕴寻绎
《红楼梦学刊》2023年第2期126-149,共24页李玫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写荣国府元宵家宴演戏,当外请戏班演过《八义记》等戏、艺人歇息时,贾母命芳官演唱《寻梦》、葵官演唱《惠明下书》。从《寻梦》的内容看,贾母指斥说书《凤求鸾》故事荒唐与令演《寻梦》存在矛盾。矛盾的根源,一是...
关键词:贾母 牡丹亭 寻梦 西厢记 惠明下书 
“群芳夜宴”芳官唱【山花子】【赏花时】众人一拒一迎辨因
《红楼梦学刊》2021年第5期111-134,共24页李玫 
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芳官唱【山花子】【赏花时】两首曲,众人一拒一迎,反应一致,态度鲜明,其原因值得探讨。本文从两首曲本身的特点、观众的欣赏习惯以及曹雪芹对昆曲北曲的偏好等几方面分析其原因。主要讨论四个问题:一,两首曲所属...
关键词:芳官唱曲 山花子 赏花时 南曲 北曲 谱曲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被引量:1
《红楼梦学刊》2020年第5期46-72,共27页李玫 
本文通过梳理明清两代舞台上流行的《八义记》折子戏戏目,明确荣国府所演《八义记》八出的“热闹”所在;并分析演《八义记》八出带《观灯》的原因。由贾母观看《八义记》的反应,进而讨论贾母对“热闹戏”的真实态度,其背景是《红楼梦》...
关键词:八义记 观灯 贾母 热闹戏 夜八出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文贵洁净”说的理论意义
《铜仁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26-34,共9页李玫 
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宾白第四"中,阐发了他关于戏曲传奇宾白创作的理论主张。其中"文贵洁净"一则,主要论述行文要简省这一论点。李渔的阐释内涵丰富,指出了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多与少,并非单纯以数量论,与文字所表现的内容和语言...
关键词:李渔 文贵洁净 诗文理论 戏曲理论 戏曲传奇 
论荣国府演《荆钗记》和林黛玉对王十朋的“讥讽”
《红楼梦学刊》2019年第6期46-73,共28页李玫 
王熙凤生日荣国府演戏,演出剧目为《荆钗记》。林黛玉看到《男祭》一出戏时讥讽戏中人物王十朋,实是表达对贾宝玉是日到井台边祭祀金钏的"不满"。《荆钗记》这一剧目的选择,既反映了《荆钗记》在清代流行的实情,又恰到好处地引出了林黛...
关键词:荆钗记 林黛玉 王十朋 祭江 男祭 
“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林黛玉与《西厢记》《牡丹亭》被引量:1
《红楼梦学刊》2019年第1期195-218,共24页李玫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所描写的林黛玉读《西厢记》、听《牡丹亭》曲的情节,对揭示林黛玉的心理、性格与她身世处境的关系至为重要。林黛玉说《西厢记》"果然有趣",之后又斥之为"淫词艳曲",显示了林黛玉在内心情感、审美感受和道德观念...
关键词:林黛玉 西厢记 淫词艳曲 牡丹亭 身世之伤 
论明清流行的折子戏对传奇原作主题的改变——以明代汪廷讷《狮吼记》为例被引量:2
《铜仁学院学报》2018年第10期16-22,27,共8页李玫 
明代中后期开始,折子戏成为明清传奇在戏曲舞台上流传的主要形式。因此,长期以来广大受众接受知晓的,是那些在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折子戏,而原作反而鲜有人知。折子戏所表达的主题,所突显的人物及其对人物的态度和评价,与原作往往不一致。...
关键词:折子戏 明清传奇 《狮吼记》 《梳妆》 《跪池》 
近年来古代戏曲研究的发展以及应引起关注的偏向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2018年第1期38-40,共3页李玫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趁着《文学评论》六十周年的喜庆纪念日,聚在一起,是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的机会。刚才听了上半场和孙老师的发言,我觉得挺有启发。我们研究戏曲史的学者开会,视野往往局限在戏曲研究的范围里,刚才听了近代文学、明代...
关键词:戏曲史 文学性 清代宫廷 戏曲作品 八十年代 图书馆 学术研究 
明清戏曲活动中士人与伶人交游及其关系管窥被引量: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111-117,共7页杨金柱 李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BZS035)
明清时期,随着政治和社会形势的变化,在荣辱沉浮的巨大落差中,一批怀才不遇、落拓而归的士人与伶人群体在创作、搬演和戏班经营中,因与伶人相似的生存境遇和抒愤寄托的心理背景,便由传统的主仆从属关系发展为心灵知音、命运共同体和新...
关键词:明清戏曲 士人 伶人 角色 地位 交游 转换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神前拈戏”与贾母被引量:1
《红楼梦学刊》2018年第2期26-44,共19页李玫 
《红楼梦》中描写了一次特殊的演戏活动——第二十九回所写五月初一在清虚观打醮演戏。这次演戏名为娱神,实际上娱人的气氛浓重。此次所演戏目名义上是神的选择,没有人物"点戏"的环节,故所选剧目寄寓小说著者的主观意图更为明显;同时,...
关键词:打醮演戏 神前拈戏 贾母 白蛇记 满床笏 南柯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