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

作品数:19被引量:3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生态写作生态本土化生态伦理生态意识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民族文学研究》《江苏社会科学》《西部文艺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莫言戏曲剧作中的“剧体糅合”辨析
《戏剧艺术》2024年第6期171-182,共12页李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三十年中国小说本土话语建构中的传统戏曲影响研究”(17BZW192)的后期成果。
与对莫言小说创作反应的机敏深入相比,评论界迄今为止对其戏曲剧本的回应堪称絾默。戏曲剧作的出现,不仅仅是其个人创作版图的拓展。真正富有吸引力的,是其中蕴含着大半个世纪以来戏曲发展的丰富复杂的美学向度,在传统地方戏的基本形态...
关键词:莫言 戏曲剧本 剧体糅合 
人类学实践对叶广芩文学叙事的渗透
《民族文学研究》2023年第6期58-66,共9页李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三十年中国小说本土话语建构中的传统戏曲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7BZW192)阶段性成果。
当下有关叶广芩小说美学的研究,大都忽略了其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人类学专业训练和在陕西周至老县城村的田野实践经历,相关专业思维在小说写作中激发出的叙事新质因此被遮蔽。对此进行梳理和辨析,有助于认识现有研究的解释力边界,重新指认...
关键词:叶广芩 人类学实践 文学叙事 
戏曲召唤在叶广芩小说中的渐进与淡出——兼论动态追踪的必要和本土话语建构启示
《西部文艺研究》2022年第3期52-57,共6页李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三十年中国小说本土话语建构中的传统戏曲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7BZW192)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下叶广芩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是对“京剧影响”的指认,以戏曲的演述机制为参照,在其小说叙事与京剧美学之间寻求对应。对于细致探究叶广芩创作而言,上述研究功不可没。但却忽略了两点:一是戏曲(不只京剧)的召唤力在其小说中事实上经...
关键词:叶广芩 戏曲召唤 动态 本土话语 
在多重视界里人剑合一——当顾彬走向中国新诗被引量:1
《扬子江(评论)》2019年第6期65-70,共6页李玫 
一个亲手制作过器物的人总是容易对工艺更了解。选料与制坯,锻造与打磨,烧制与抛光,雕花还是施釉,每一道工序的处理都会有基于制作者触感的领悟与表达。这种领悟与表达迁移到对器物的品鉴中会以另一种话语形式或隐或显地影响着检选和判断。
关键词:中国新诗 顾彬 话语形式 表达 制作者 
“植入”的增值与磨损——从长篇小说《蒙古里亚》看民族文学的民族化路径被引量:2
《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第2期33-39,共7页李玫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三十年中国小说本土话语建构中的传统戏曲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7BZW192)阶段性成果
文学中的文本"植入",通常是指为实现某种叙述效果而将文本之外的异质性内容或文体明确穿插于叙事中。郭雪波长篇小说《蒙古里亚》的"植入"方式,是对亨宁·哈士伦的《蒙古的人和神》一书中斯文·赫定探险史的相关内容大幅度借用。这一"植...
关键词:植入 民族文学 民族化 
诗性话语建构与新时期生态写作的本土化生成——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中心被引量:1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27-134,共8页李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三十年中国小说本土话语建构中的传统戏曲影响研究"(17BZW192)阶段性成果
新时期生态写作主要通过两种话语系统演绎现代生态理念:西方生态科学影响下的自然科学话语,以及与本土资源对接产生的诗性话语系统。诗性话语的建构,是新时期生态写作在审美层面的本土化生成,并以此形成与世界生态写作的对话。其话语体...
关键词:诗性话语 生态伦理 本土化 
在四月里如何谈论衰老——西川《一个人老了》细读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95-102,共8页李玫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C-c/2011/01/12)阶段性成果
《一个人老了》写于1991年4月,彼时作者的生理年龄与诗中感悟分别处于跨度相距较远的不同生命时段,由此在形成诗歌内在张力的同时,也使阅读必须面对在"四月"与"衰老"之间存在的强烈反差,问题由此被提出。对这种反差的成因分析是从文本...
关键词:西川 衰老主题 知识分子写作 
新时期中国大陆生态写作的本土化路径被引量:3
《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146-155,共10页李玫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文学中的生态伦理精神"(07CZW032)之阶段性成果
作为世界生态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的生态写作,经由以下路径实现本土化生成:基于中国大陆生态危机的现实冲击,以现代自然科学的生态认知为参照,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资源,借鉴古典小说"动物报恩"、"杀生报应...
关键词:生态危机 中国大陆 本土化 新时期 写作 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伦理思想 
新时期生态写作中的自然科学话语——兼论生态写作的本土化、现代化途径被引量:1
《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187-193,共7页李玫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期文学中的生态伦理精神"(项目批准号:07CZW032)后期成果
大量自然科学话语的存在,构成新时期生态写作的文本特质:符号层的自然科学知识、术语直接镶嵌;结构层的自然科学思维特征等。自然科学话语的存在建构了生态伦理的现代维度,以此实现中国文学中生态伦理由古典伦理(天人合一的诗性伦理)向...
关键词:生态写作 自然科学话语 本土化 现代化 
新时期文学中的非人类“身体”话语解读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6期206-216,共11页李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文学中的生态伦理精神"(项目批准号:07CZW032)阶段性成果
本文"身体"是指生态伦理视阈下非人类的身体。与生态写作蕴涵诸多文学新质相应,对非人类身体的书写亦建构了新的审美范式:身体书写比例不断增加且渐趋细腻,其叙事功能亦日渐丰富。在对身体审美性关注的背后蕴涵着深刻的伦理立场突破:对...
关键词:身体 审美 生态伦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