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作品数:18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红河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哈尼梯田科学发展观生态文化大学生扶贫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牡丹江大学学报》《企业家天地(中旬刊)》《文教资料》《管理观察》更多>>
所获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蒙自撤县建市与周边农村的协调发展
《红河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40-42,共3页杨勇 杨庆国 
红河学院基地课题:蒙自撤县建市对周边农村的影响(10JGY20)
2010年蒙自县撤县建市,随着蒙自市功能的转变和发展的定位,以此为契机兴起的城镇化进程,对周边农村的发展是一个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进程、发展农村的产业经济带活农业经济和对周边农村的城市化,实现农...
关键词:蒙自市 农村 协调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索——以红河学院为例被引量:2
《红河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113-116,共4页杨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构成之一,其担负着对学生的"三观"教育。以社会实践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当代大学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通过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方式、实践内容...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 社会责任感 培养 
哈尼族梯田生态文化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年第10期142-144,共3页杨勇 
哈尼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创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互利的生态思想,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其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哈尼梯田之中,形成了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双赢、互利的生态文化本质,以及具有系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哈尼梯田 生态文化 现实意义 
高校大学生德育现状及其发展探究被引量:2
《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17期48-49,共2页杨勇 段全武 
高校德育中存在着德育内容单调、手段单一、缺乏实践、价值无法体现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学校必须通过丰富德育内容、探索德育新方法、加强和落实德育实践、充分体现德育在学习生活中的评价作用等来完善德育工作,提升...
关键词:高校 德育 大学生 
哈尼族梯田生态文化探析被引量:5
《农业考古》2013年第4期117-120,共4页杨勇 
哈尼梯田生态文化的本质是和谐人与自然,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双赢、互利,去探寻出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找到共同发展的平衡点;哈尼梯田生态文化具有系统性、万物有灵的宗教崇拜下的生态道德思想、生态自觉下的人与自然协调...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哈尼梯田 生态文明 
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与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81-84,共4页杨勇 
道德是人之为人的规定,是做人的根本。当代大学生的培养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还要对其进行完美道德的塑造。儒学对道德主体性的强调,对个人、他人、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当代的高校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道德主体性 大学生 道德培养 
边疆绝对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中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以云南省文山州山瑶扶贫发展为例
《农业考古》2012年第4期306-308,共3页杨勇 罗家祥 
一、山瑶地区的现状 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归朝镇、洞波乡、那能镇、者桑乡、新华镇和花甲乡等六个乡镇的22个村委会,共有93个村小组1828户8429人,生活在生产和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的石山区,经济和社会事...
关键词:贫困人口 自我发展能力 少数民族地区 文山州 云南省 扶贫 培养 社会事业 
边疆绝对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发展探索——以云南省文山州山瑶扶贫发展为例被引量:1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6-10,共5页杨勇 
云南省文山州山瑶至今仍然处在绝对贫困的状态,当地政府按照"搬家、种树、办教育"的总体发展思路,结合山瑶群众集聚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山瑶扶持发展新模式,在搬迁安置、退耕还林、民生保障、教育培养、产业发展和资金配套政策等方面...
关键词:少数民族 扶贫 边疆地区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划清“四个界限”的思考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年第30期90-91,共2页杨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国共产党人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人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民主 
中越经济文化交流的传统因素及其现实意义
《管理观察》2011年第19期36-37,共2页杨勇 
中越两国自古就有着紧密的关系,在近代以来两国人民了深厚的友谊,中越两国在取得民族独立以后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同时也有着相似的挫折和失误,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
关键词:中国 越南 传统因素 改革开放 现实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