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绿花

作品数:34被引量:9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宗教事务习惯法藏传佛教法律化少数民族习惯法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青海民族研究》《朝阳法律评论》《民族论坛》《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诉源治理视域下多元纠纷解决主体作用研究——基于甘南州两个牧区县的调研
《青藏高原论坛》2022年第4期78-87,共10页牛绿花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高僧(乡贤)与涉藏地区基层社会法律秩序构建研究”(批准号:17BFX001);西北师范大学2022年度重大培育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识藏治藏政策法律重大成就及主要经验研究”(批准号:NWNU—SKZD2022—05)阶段性成果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等为内容的诉源治理成为实现基层社会平安和善治的总要求。基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两个牧区县的深入调研走访发现,从解纷数量来看,近五年来,人民调解为主的非...
关键词:诉源治理 多元解纷机制 人民调解 民间调解 
民族地区民事习惯嵌入乡村治理经验与模式研究——从甘肃民族地区几例民事习惯现存样态谈起被引量:3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2年第2期86-98,155,共14页牛绿花 马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僧(乡贤)与藏区基层社会法律秩序建构研究”(17BFX001);国家民委项目“元代以来藏族精英国家认同的双向建构研究”(2020-GMD-019)。
为探寻民事习惯究竟如何嵌入甘肃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而实现治理目的,以数个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了民事习惯的静态表达和动态展演。民族地区民事习惯嵌入乡村治理自身应具备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获得民众认可与遵循等三个要素...
关键词:甘肃民族地区 民事习惯 乡村治理 场域互嵌 多元共治 
民族地区诉源治理中的本土资源研究被引量:1
《民间法》2021年第3期3-19,共17页牛绿花 
国家民委项目“元代以来藏族精英国家认同的双向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20-GMD-019)
在平安中国建设中,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重点,而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诉讼前解决矛盾纠纷的“诉源治理”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进一...
关键词:民族地区 诉源治理 本土资源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藏区民间调解存在的困境及脱困路径研究--以青海果洛藏区“斯巴”为例被引量: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24-32,共9页牛绿花 马俊 扎西才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僧(乡贤)与藏区基层社会法律秩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7BFX001)。
在国家推行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以及构建法治社会的背景下,藏区防控矛盾纠纷的民间调解经由何种路径臻达法治化轨迹且与国家法律渐趋调适,是值得关注的焦点。以青海果洛藏区"斯巴"调解为切入点,通过调研"斯巴"调解的现状发现,社会转型时...
关键词:藏区民间调解 “斯巴”调解 脱困路径 诉源治理 多元调解 
“网格化+十户联防”:新时代甘南藏区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践
《民间法》2019年第1期259-272,共14页殷兴东 牛绿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员额制度改革中藏区双语司法人才队伍建设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7BFX04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僧(乡贤)与藏区基层社会法律秩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7BFX001)
甘南藏区自古以来是内地连接西藏的重要通道,是藏、汉文化的交汇带,也是治藏稳藏的"桥头堡",因此,其社会治理效果的好坏意义重大。2017年初以来,甘南藏区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将过去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和藏区维稳的十户联防深度整合成为...
关键词:网格化+十户联防 新时代 甘南藏区 社会治理模式 
贫困突围、生态屏障、国防前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三个维度被引量:11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年第2期75-80,共6页殷兴东 牛绿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僧(乡贤)与藏区基层社会法律秩序构建研究"(17BFX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员额制度改革中藏区双语司法人才队伍建设调查研究"(17BFX047)的阶段性成果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纲领。我国民族地区乡村地域广阔,且有"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六大特点。因此,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具有贫困突围、生态屏障、国防前沿三维重要...
关键词: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小康社会 生态环境 国家安全 
藏传佛教事务法治化的必要性——基于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被引量:4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29-138,共10页牛绿花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宗教事务的法律化研究--以藏传佛教宗教事务为例"(项目号:10CFX006);西北师范大学青年骨干项目"甘肃省甘南藏区农;牧民民生状况调查研究"(项目号:SKQNGG12017)阶段性成果
藏传佛教事务在西藏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依法治藏"的工作原则,要实现"治国"、"治边"、"稳藏"战略思想,必须首先实现藏传佛教事务法治化。文章基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深入分析,认为藏传佛教事务法治化...
关键词:西藏工作座谈会 依法治藏 藏传佛教事务 法治化 
神灵信仰下的裁判——论藏族盟誓习惯法的神判属性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85-190,共6页牛绿花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宗教事务的法律化研究--以藏传佛教宗教事务为例"(项目号:10CFX006);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藏传佛教宗教事务的法律化研究"(项目号:09XJC820007)阶段性成果
作为藏族法律文化的一大特色,盟誓基于神灵信仰具有着结盟和解决纠纷的双重属性。神判适用的条件是存在神灵信仰的公共文化背景,产生纠纷且证据不足,在特定程序中进行,有"确定"的结果。神判有不同种类,藏族盟誓神判属于以语言言说和告...
关键词:神灵信仰 藏族盟誓 习惯法 神判 金瓶掣签 
试论藏族盟誓的特点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2年第1期96-104,共9页牛绿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宗教事务的法律化研究——以藏传佛教宗教事务为例”(10CFX0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青年项目“藏传佛教宗教事务的法律化研究”(09XJC820007)的阶段性成果
藏族盟誓有极强的宗教适应性和依附性,历经原始宗教、本教和佛教的不同信仰形式而得以保留和发展。盟誓依附于宗教而产生、发展和变迁,盟誓订立契约的神圣性、裁断纠纷的公正性等依赖于神灵信仰。重大盟誓活动和起誓神判由高僧大德主持...
关键词:藏族盟誓 习惯法 神灵信仰 社会控制 
回眸30年: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综述被引量:15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2年第2期174-180,共7页牛绿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宗教事务的法律化研究"(项目编号:10CFX0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青年项目"藏传佛教宗教事务的法律化研究"(09XJC820007)的阶段性成果
30年来国内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得到蓬勃发展。呈现出研究的跨学科性、研究类型的多样性、所研究民族在地域分布上的南多北少、学者研究习惯法的业余性和兼职性、法律多元主义观点的认同等特点。存在着诸如具体实证研究不足、未形成固定...
关键词:少数民族 习惯法 研究综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