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华

作品数:12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SUB好氧颗粒污泥间歇反应器反应器颗粒污泥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社科纵横》《文史哲》《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岳论丛》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实证主义儿童语言研究的力作——评《儿童早期词汇句法习得研究》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7年第7期92-93,共2页王新华 
《儿童早期词汇句法习得研究》不同于以往只关注表达状况的儿童语言研究,而是在大规模语料库基础上从理解与表达、输入与输出的对比及其相关性研究中探讨环境语言输入对儿童语言习得机制的影响和作用,进而探讨语言获得的可能性问题。该...
关键词:儿童语言研究路径普遍语法语料库相关性 
敦煌藏汉对音文献中的入声字演变被引量:2
《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140-144,共5页王新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敦煌藏汉对音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740093)的阶段性成果
敦煌藏汉对音文献中,入声字"不"、"亦"、"一"有为数不少的阴声韵读法,表明当时语音中入声有消失的迹象,通过对对音文献和变文等材料的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入声字变化的频率、位置、重音等因素,从共时的语音变化中探讨历时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变调 入声 位置 频率 重音 
敦煌语音文献年代考
《社科纵横》2013年第5期107-109,共3页王新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敦煌藏汉对音研究"(批准号:11JYA740093)的阶段性成果
敦煌文献中可以作为语音研究的材料,除了韵书以外,以藏汉对音材料、变文愿文通假材料和押韵材料为集中,本文集中考察了对音材料和变文愿文的时代,最早可以上推北魏,最迟下推北宋初年,集中于唐五代时期。
关键词:对音 变文 愿文 时代 
北京话变调的种类和层次被引量:2
《东岳论丛》2008年第4期104-107,共4页王新华 
本文对北京话的变调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总结归纳为语音变调、音系变调和语法变调三种类型,并对它们的形成过程和机制进行了探讨,从中可以看出北京话的变调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原因而形成的复杂的组合体,构成了变调的序列。并试图对其...
关键词:变调 重音 位差 
禁忌与避讳的文化阐释被引量:3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66-69,共4页王新华 
避讳是中国古代很突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这一现象又与原始禁忌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原始禁忌是以原始思维为基础形成的、体现原始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而避讳则发展为以现代思维为基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们的区...
关键词:禁忌 避讳 思维 
敦煌变文“一”字的通假与变调的序列被引量:3
《文史哲》2005年第4期42-47,共6页王新华 
敦煌变文中有一种特殊通假,即用“以”、“亦”、“意”等字替代“一”字,这种异乎寻常的通假,表明了一种特殊的语音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与语法功能有着一定的联系。通过与《中原音韵》声调和现代汉语北京话变调的比较,我们可以解决“一...
关键词:敦煌变文 通假 变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忠孝之辨与避讳被引量:3
《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106-108,共3页王新华 
避讳是自周代以来不同时期普遍的现象,然而不同时期表现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又与当时的社会历史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对这些联系的考察,可以作为历史考察的一个部分,又可以为避讳史的研究作一补充。
关键词:避讳 魏晋南北朝 忠孝 
汉语秘密语的来源
《民俗研究》2004年第3期140-147,共8页王新华 
关键词:汉语 秘密语 文字考证 度辞 谶纬 造字方法 反切 
汉语禁忌语分布研究被引量:5
《东岳论丛》2004年第5期130-132,共3页王新华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心是在社会中不同的人群使用语言的差异 ,社会和语言作为两个独立发展的系统 ,又相互有联系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就是考察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汉语的禁忌语是一种语言现象 ,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
关键词:禁忌语 分布 文化 社会 
方言词汇研究的新突破——《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读后被引量: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140-141,共2页王新华 
关键词:方言词汇 差异比较 古语词 方言字 汉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