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俊霞

作品数:10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孔子儒家道家中庸标签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齐鲁学刊》《公民与法治》《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更多>>
所获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浅论先秦儒家的人生态度对先秦儒家理论的支撑作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年第4期136-138,共3页苏俊霞 赵红星 
先秦儒家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先秦儒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先秦儒家的生死观、人性论和命论均具有支撑作用。探讨先秦儒家的人生态度的内容及其对于先秦儒家理论...
关键词:先秦儒家 积极进取 人生态度 支撑作用 
荀子从人性改造角度探讨治国方略的当代启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第20期36-37,共2页苏俊霞 赵红星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研究》(项目编号:ZD201424);河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先秦儒道幸福观比较研究》(项目编号:S2015Z04)
荀子在批判地继承儒家重礼思想和法家重法思想基础上,提出隆礼重法的治国方略。荀子基于人性改造的需要而提倡隆礼重法。荀子对人性与隆礼重法之间关系的认识为我们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荀子 人性 隆礼重法 
先秦儒道名利态度述评
《齐鲁学刊》2016年第6期23-27,共5页苏俊霞 赵红星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儒道人生态度的当代价值研究"(SZ141309);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现中国梦研究"(ZD201424)
先秦儒家与道家在名利问题上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先秦儒家名利皆重,先秦道家名利皆轻。两种名利态度都各有其合理性,也各有其不足之处。人们在对待名利的态度问题上应实现名利皆重与名利皆轻的结合,要做到宏观上名利皆重,微观上名利皆...
关键词:儒家 道家 名利 
孔子的中庸思想解读被引量:15
《齐鲁学刊》2014年第3期38-42,共5页苏俊霞 
中庸思想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由孔子首次提出,经由子思、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等儒家代表人物继承发展,其内容日臻丰富。文章对孔子的中庸思想的来源和主要内容进行剖析,并力求展开客观评价。在当代社会弘扬孔子的中庸思想...
关键词:孔子 中庸  
孔子死亡观新议被引量:2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6-21,共6页苏俊霞 
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103195);2009年度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项目编号:W2009B08)
死亡如幽灵一样徘徊在人类身边,引起了古今中外众多哲人的思考。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死亡观内容极其丰富。在孔子看来,死亡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偶然性。死亡可悲并且可恶。当生命与仁德发生矛盾时人们要选择杀身成仁。在鬼神观上,他怀疑鬼...
关键词:孔子 死亡观 杀身成仁 鬼神  
孔子的生命观探析被引量:3
《齐鲁学刊》2011年第6期12-15,共4页苏俊霞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孔子的生死理论研究"(201103195);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孔孟荀人生哲学研究"(W2009B08)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对生命意义的不断追问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构建了早期儒家的生命观体系。他重视生命,确定了修养仁德的人生追求方向,确立了杀身成仁的价值取向,鼓励人们努力获得精神不朽。孔子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今天仍然有着...
关键词:孔子 生命观  精神不朽 
论法律权威与法治建设
《公民与法治》2006年第9期4-6,共3页杜青茶 赵红星 苏俊霞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法治所面临的困境似乎更为险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治。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呢?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的答案是:法律权威的缺失。法律权威的缺...
关键词:法治建设 法律权威 法治化进程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司法不公 法治实践 法治理论 论述 法理 
激励教育法的实施依据及方式被引量:8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第5期170-172,共3页赵红星 苏俊霞 
激励教育法是激励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本文从激励教育法的心理依据、实施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激励 激励教育法 标签 
试评中国近代历史进化论
《高校社科信息》2003年第5期18-24,共7页苏俊霞 
近代历史进化论是贯穿中国近代哲学的主线,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传播以前最进步的历史理论,它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历史进化论 中国 近代哲学 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