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

作品数:18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耆那教上半叶改革者世界史教学一神教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学术交流》《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耆那教徒宝石贸易发展原因探究
《世界宗教文化》2022年第6期78-84,共7页许静 
耆那教多经商者,其中一部分从事宝石贸易。耆那教宝石商不仅在印度宝石贸易行业地位稳定,在全球宝石市场也占据了一定份额。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除了教徒自古积累的商业经验外,更重要的是耆那教教义体系和修行实践所起的关键作用:教育...
关键词:耆那教徒 宝石贸易 印度 
英国殖民时期阿萨姆地区茶业发展探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60-62,共3页张智迅 许静 
英国殖民者以东印度公司为开端自己发展茶业,以扭转在对华茶叶贸易中的不利局面。19世纪20年代第一次英缅战争后,英国开始在阿萨姆地区兴建茶园。19世纪末以阿萨姆为代表,印度茶业逐渐在国际市场上确立优势地位。至印度独立前,阿萨姆地...
关键词:印度 阿萨姆 茶叶 殖民地 
试析耆那教的捐赠传统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8年第9期36-41,69,共7页许静 
耆那教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捐赠传统,主要表现为俗家信徒对苦修徒的捐赠、对教派的捐赠以及对社会的捐赠。耆那教之所以能形成捐赠传统,是基于祖师的示范作用,也因为教义的熏陶和影响,还因为苦修徒的鼓励和提倡。耆那教的捐赠有自...
关键词:印度 耆那教 捐赠 
耆那教碎片化问题探究被引量:1
《南亚东南亚研究》2018年第3期71-79,110,共9页许静 
耆那教自产生之后,内部经历了多次分裂。首先是形成了天衣派和白衣派两大派别,两派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教派传播范围扩大;教义传承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公元前4世纪饥荒带来的分裂因素等。天衣派和白衣派在...
关键词:耆那教 分裂 天衣派 白衣派 碎片化 
纵横讲述法在高师世界史教学中的应用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年第10期8-10,共3页许静 
基金项目:2014年贵州师范大学课程"团队‘世界史概览’建设"阶段性成果
纵横讲述法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历史问题的内容在纵向上绵延拓展,在横向联系上注重比较。在高师世界史教学中运用纵横讲述法,主要通过教师的资料准备、丰富授课内容以及开展陶冶教学教学等来实现,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纵横讲述法 高师 世界史 
耆那教与佛教的关系探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42-147,共6页许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耆那教的发展史及其与印度其余主要宗教的关系研究"(11BZJ037)的阶段性成果
耆那教和佛教是印度历史悠久的两个宗教派别。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两教的关系表现为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两教产生于相似的社会背景;教义有很多相通之点。两教的关系还表现为教团之间激烈的竞争和相互评价。激烈竞争的原因既是因为两教...
关键词:耆那教 佛教 关系 
高师世界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13期206-207,共2页许静 
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广博,意义重大,对学生、社会和国家都具有关键性作用;世界史专业拥有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优越条件,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角度都有很多很好的资源;为了更好地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教师应该有效率意识和树人意识等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师 世界史教学 学生 人文素质培养 
印度耆那教发展的原因探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41-45,共5页许静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耆那教的发展史及其与印度其余主要宗教的关系研究"(11BZJO37)的阶段性成果
耆那教是印度历史悠久且发展稳定的小宗教派别,虽历经磨难但始终屹立,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耆那教在印度稳步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管理良好的信徒组织是耆那教生命力的关键支撑,苦修徒与居家信徒相互尊重,富裕的居家信徒团体给了耆那教鼎...
关键词:印度 耆那教 发展 原因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农村的外包制探析
《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120-124,共5页许静 
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
19世纪上半叶,美国新英格兰农村存在外包制,某些产品的原材料或半成品被送往农村、利用农村廉价的劳动力来完成制造,棕榈叶制帽即是其一。盛行背景主要是因为农村家庭纺织业衰落,有了空余的劳动时间,贫穷农村家庭需要钱购买生活必需品...
关键词:19世纪上半叶 美国农村 外包制 棕榈叶制帽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农村家庭纺织业的衰落探析
《学术交流》2013年第8期136-139,共4页许静 
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工业化以前,家庭纺织业在美国农村非常普遍,但是19世纪上半叶,这种长时期占据重要地位的家庭纺织业却走向了衰落,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价格低廉的机器纺织产品涌入了农村市场,导致农民在自家进行纺织生产已经很不合算。家庭纺织业的衰落...
关键词:19世纪上半叶 美国农村 家庭纺织业 衰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