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那教

作品数:119被引量:4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姚卫群许静姜景奎薛克翘米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与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藏耆那教布画比较研究
《世界宗教文化》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宋艳萍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绣像的历史:汉代画像中的观念世界”(编号:24FZSB019)的阶段性成果;“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汉代画像与观念世界”(编号:G3612)的阶段性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资助(编号:DF2023YS15)。
中国和印度属于四大文明古国,在面对相似的生存环境时,会产生一些共同的思想,但各民族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的差异性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与耆那教布画的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并以此为视角,探讨古代中印思想...
关键词: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 耆那教布画 宇宙图式 
从“否定”概念看印度逻辑的特征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33-45,共13页任晓明 王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印度正理派逻辑思想研究”(22AZX019);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文明互鉴视域下的印度耆那教逻辑思想研究”(SCJJ24ND287)。
“否定”概念是印度逻辑中的重要概念,包括新正理派逻辑和耆那教逻辑在内的主要印度逻辑体系都曾对该概念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在新正理派逻辑中,“否定”概念特指“缺无”概念;而对于耆那教逻辑来说,“否定”概念根植于七重谓述学说之中...
关键词:印度逻辑 正理派逻辑 耆那教逻辑 否定 东方逻辑 
耆那教“祖师入胎梦”图像初探——以表现手法和构图方式为重心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20-27,共8页王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代东方文学插图本史料集成及其研究(项目编号:16ZDA199)。
“祖师入胎梦”是预示耆那教祖师降生的吉祥梦境,根据白衣派的说法,共有14个,天衣派则认为共有16个。由于显见的宗教意义和丰富的内容要素,“祖师入胎梦”一直是耆那教绘画艺术的核心主题之一,在现存的该主题图像材料中,出自《劫波经》...
关键词:耆那教 入胎梦 祖师 图像 
《劫波经》中的胜者传记及其插图分析——以大雄传记为中心
《世界宗教文化》2023年第1期181-188,共8页王萱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代东方文学插图本史料集成及其研究”(编号:16ZDA199)的阶段成果。
《劫波经》是耆那教白衣派的重要经典,其中的胜者传记讲述了24位祖师的生平事迹,是文本的核心内容。自13世纪起,《劫波经》出现了带有细密画的插图抄本,并很快成为耆那教绘画艺术最为流行的创作题材。而在《劫波经》的所有插图中,胜者...
关键词:耆那教 《劫波经》 胜者传记 图像 大雄 
耆那教《劫波经》胜者传记插图艺术
《世界宗教文化》2023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王萱 
耆那教徒宝石贸易发展原因探究
《世界宗教文化》2022年第6期78-84,共7页许静 
耆那教多经商者,其中一部分从事宝石贸易。耆那教宝石商不仅在印度宝石贸易行业地位稳定,在全球宝石市场也占据了一定份额。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除了教徒自古积累的商业经验外,更重要的是耆那教教义体系和修行实践所起的关键作用:教育...
关键词:耆那教徒 宝石贸易 印度 
印度贵霜时期耆那教窣堵波图像考论
《中国美术研究》2022年第1期44-53,共10页梁燕 张同标 
贵霜的秣菟罗地区,耆那教和佛教并峙称尊,两者都流行供养窣堵波,建筑型制几无二致。耆那教窣堵波建筑遗址未见报道,从奉献板浮雕图像分析,都是覆钵式结构,其他诸如栏楯、伞盖、陀兰那塔门等细节和装饰,也都与桑奇大塔等佛教窣堵波相似...
关键词:秣菟罗 窣堵波 耆那教 
冈仁波齐转山之路
《西藏旅游》2021年第11期90-99,共10页孙岩(文/图) 老皮(摄影) 山风(摄影) 
一座文化之山神山冈仁波齐,圣地中的圣地。没有哪-座神山能像冈仁波齐这样,同时被藏传佛教、印度教、苯教和耆那教四大宗教所尊崇,共同视为最神圣的地方。在四大宗教中,冈仁波齐地位崇高,被看作是世界的中心。藏传佛教认为这里是胜乐金...
关键词:藏传佛教 耆那教 印度教 冈仁波齐 圣地 胜乐金刚 
西藏 冈仁波齐 世界公认的神山
《中国国家旅游》2021年第4期11-21,共11页
冈仁波齐峰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是冈底斯山主峰,被众多奇峰环抱,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称,也是藏传佛教、苯教、印度教、古耆那教公认的神山。它的冠顶冰雪覆盖,晶萤洁白,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质地坚硬的水纹理岩层构成金字塔式的...
关键词:耆那教 藏传佛教 印度教 西藏阿里地区 神山 金字塔式 冈仁波齐 冰雪覆盖 
印度石窟艺术东渐中国的发展与变化
《中华书画家》2021年第3期110-115,共6页崔勇 
古代印度的佛教、耆那教、印度教对于宇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信念:以为宇宙像是茫茫的海洋,世界漂泊在这个海洋的中心,这个世界的中心又是一个由五六个不断升高的等级台地组成的大山。人类占据着底层并居住在其中,中间层则供着守护神,...
关键词:石窟艺术 石窟建筑 耆那教 印度教 庙宇建筑 中间层 守护神 神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