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亚光

作品数:41被引量:23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生产社会化社会化小农河长制村民自治民营化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水利发展研究》《学理论》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责任政治:党建引领社区分类治理的行动逻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31-39,F0002,共10页郝亚光 关庆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2JD8100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优创项目)(2023CXZZ110)。
党建引领社区分类治理是基层政治改革的新趋向,蕴藏着合法性与有效性的责任政治。本文以责任政治的“观念—结构—行动”为分析框架,结合重庆市D社区“三事分流”的实践样本,有效回应了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分类治理的行动逻辑。具体而言...
关键词:党建引领 社区 分类治理 责任政治 
深入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2024年第24期46-50,共5页郝亚光 
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与进程。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各地区在数字化赋能、共建共治共享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数字化...
关键词:城乡基层治理 治理现代化 数字化 制度创新 
差序整合:农村互助养老实现的机制分析被引量:4
《云南社会科学》2024年第2期140-148,共9页郝亚光 潘琼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基层社会的水利治理研究”(项目号:22JD810012)的阶段性成果。
农村互助养老作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重要补充,是解决农村深度老龄化问题的有效路径。基于差序格局理论,在“关系—制度”分析框架和“差序整合”概念下,通过对河南省W县农村互助养老实践的考察发现,当地基层党组织成功借助乡土社会...
关键词:农村互助养老 社会关系 差序整合 人口老龄化 
互助养老:破解农民养老难问题的中国探索被引量:2
《国家治理》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郝亚光 张民巍 
民政部2023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课题“新时代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3MZJ021)阶段性成果。
在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当下,各地积极探索乡村互助养老,正在形成破解农民养老难问题的中国之治,探索中国道路。众多的农村互助养老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把握“破解农民养老难”这一核心,明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供需两类主体,把握差异...
关键词:互助养老 农村 中国探索 农民养老 
以组织动员能力提升助力基层治理
《国家治理》2023年第17期53-56,共4页郝亚光 
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团结动员群众的使命和职责。以共识为抓手,通过问需于民,建立问题共识;通过问计于民,建立策略共识;通过提供激励,建立行动共识,才能破解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留守群体“局外人”思维、外流群体“不...
关键词:基层治理 基层党组织 组织动员能力 共识 
陪伴式治理:乡村振兴中干部驻村的逻辑与回归被引量:15
《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17-24,共8页郝亚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多元化乡村治理问题研究”(项目号:19ZDA114)的阶段性成果。
干部驻村是党领导基层治理的一种重要工作机制。基于“引领性—主体性”二元分析框架可以看出,驻村干部在既定时间内完成驻村任务的程度,取决于以朝夕相处为特征的陪伴式治理成效。若要实现陪伴式治理的理想成效,离不开驻村干部引领性...
关键词:陪伴式治理 驻村干部 乡村振兴 内生式发展 
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地方实践评析被引量:7
《国家治理》2021年第45期29-33,共5页郝亚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多元化乡村治理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ZDA114)P介段性成果。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加,物质生活实现了飞跃,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村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留守老人 儿童群体 留守妇女 农民收入 家庭和谐 精神文化需求 
巩固、拓展与衔接:过渡期贫困治理的路径探索被引量:16
《经济学家》2021年第8期109-118,共10页董帅兵 郝亚光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建党100周年研究专项”(CCNU21A06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多元化乡村治理问题研究”(19ZDA114)。
消除绝对贫困之后,相对贫困是贫困治理的重点。过渡期贫困治理的实质是防止相对贫困或非贫困向绝对贫困的逆向转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推动农村发展、助力国家现代化的两大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关键在于建立同乡村振兴战略有...
关键词:贫困结构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过渡期 乡村振兴 
治水社会:被东方专制主义遮蔽的社会治水--基于“深度中国调查”的案例总结被引量:3
《云南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15-21,183,共8页郝亚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长制’设立背景下地方主官水治理责任问题研究”(项目号:17BZZ044)的阶段性成果。
为理解东西方社会文化和发展路径差异,一些学者从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切入,提出灌溉农业与政体的关系假设。其中,以“治水社会”理论创始人自居的魏特夫,基于对东方社会、东方专制主义、亚细亚社会等概念的错误理解和运用,建构出理解世界...
关键词:社会治水 治水社会 水利同共体 内生 自治 
层级问责:河长制塑造河长治的政治表达被引量:6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81-86,共6页万婷婷 郝亚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长制’设立背景下地方主官水治理责任问题研究”(17BZZ044)。
现代政治是责任政治,责任是政府行政实践的核心。为确保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我国已建构出一套完整的层级式问责立方体,既有自下而上的民众监督,又有平行独立的机构监督,还有自上而下的层级监督。河长制因其卓越的治水成...
关键词:河长制 河长治 层级问责 问责立方体 政治表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