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晴云

作品数:13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潍坊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现代传媒《新小说》小说观念中国小说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语文教学》《时代文学》《德州学院学报》《山东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他人有罪,我亦有罪”——《蛙》,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潍坊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16-19,共4页郭晴云 
《蛙》是一部寓言意味极为浓厚的现实主义力作。作者将"蛙"意象与生命诞育、人类的繁衍生息相联系,从生命伦理的至高层面,对"计划生育"这个当代中国最重大、最敏感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形象思考和理性观照,作品承载着莫言深邃的思想成果及...
关键词:生育 生命伦理 现实批判 回归 
《天堂蒜薹之歌》:多重视角下的现实人生
《潍坊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4-7,19,共5页郭晴云 
《天堂蒜薹之歌》是一部将写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现代主义表现艺术结合得比较完美的长篇小说。作品围绕着一个突发性重大事件——天堂"蒜薹事件"展开叙述,通过多重话语叙事,对这一悲剧事件进行了立体呈现,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反...
关键词:蒜薹事件 人性关怀 叙事多面体 叙述视角 
近代期刊与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从《新小说》等杂志看现代传媒对中国小说观念的影响关系被引量:3
《潍坊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108-111,共4页郭晴云 
十九世纪末,现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为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最佳载体。1902年,梁启超创办了《新小说》杂志,并通过《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把小说视为"文学之最上乘"。《新小说》颠覆了历史上...
关键词:传播媒介 小说观念 《新小说》 现代转型 
近代期刊对小说叙事结构的选择被引量:1
《山东文学》2009年第4期91-92,共2页郭晴云 
纵观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其总体结构一般分为楔子、故事主体和结局,短篇小说中也无一例外地有诗词、入话、头回等"附加物",这些都是口头说书艺术的产物。现代传媒时代,报刊小说的结构形式往往取决于媒体、作者、接受者。
关键词:叙事结构 政治小说 短篇小说 中国小说 小说创作 小说文体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结构形式 吸引读者 期刊 
近代文学期刊与小说体式的变革被引量:1
《山东文学》2009年第3期71-72,共2页郭晴云 
1901年,梁启超在《清议报》撰文宣称:"自报章兴,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这一结论十分准确地揭示了现代传媒与中国新文学的密切联系,并且已被历史证明是晚清最具预见性的论断之一。紧随其后的小说理论家黄摩西也注意到"报章"这种现代传...
关键词:白话短篇小说 文学期刊 小说体式 小说月报 现代传播媒介 清议报 长篇小说 梁启超 连载小说 现代转型 
世俗化与小说本体特征的回归——从“鸳鸯蝴蝶派”期刊看中国小说观念的转型
《时代文学》2008年第15期92-94,共3页郭晴云 
晚清"谴责小说"被"礼拜六派"的言情小说取代,既是文学适应了报刊时代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也是通俗小说的娱乐性向政治小说的严肃性的挑战。从客观上看,清末民初出版业的发达和小说期刊的繁荣,使小说能够广泛、迅速地在大众读者群中流播...
关键词:现代传媒 "鸳鸯蝴蝶派" 小说现念 世俗化 
现代传媒的出现及其与小说的联姻
《潍坊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39-42,共4页郭晴云 
传媒作为文学传播的手段和载体,其每一次革命性突破,都随之影响文学的内变。现代传媒与文学结盟,把文学带进了一个崭新的生存空间。晚清时期,中国小说借助于以期刊杂志为主体的现代传播媒介,堂堂正正地步入了文学殿堂,成为中国文学的主...
关键词:现代传媒 小说 联姻 《申报》 《新小说》 
显意识层面下的真实姿态——周作人的早期思想与儒家文化的内在联系
《潍坊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82-83,共2页郭晴云 
周作人是以激烈的反传统姿态开始他作为现代思想者的历程的,但是他的早期思想,尤其是他在五四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明显与传统儒家文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只不过被其强烈的反传统姿态所遮蔽。理解这一点,是理解周作人后期公开标...
关键词:反传统 儒家 儒教 
鲁迅杂文的“个人性”言说
《潍坊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63-65,共3页郭晴云 
鲁迅杂文的社会性历来为研究者所看重 ,但我以为真正能够体现鲁迅杂文的历史价值和美学意义的应该是其“个人性”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强烈的抒情色彩使鲁迅杂文成为诗与政论的结合 ;坦诚地抒写自我内心世界更带上鲜明的...
关键词:鲁迅 杂文 个人性 主体特征 抒情 艺术形式 
新时期女性主义诗歌漫谈
《德州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40-43,共4页郭晴云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女性主义诗歌,既是一种文学现象,又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对男 性传统的挑战,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对女性自身价值的确认,但其强烈的性别对抗姿态,也加剧了两 性之间的对立。市场经济的到来带来的将是女...
关键词:女性主义诗歌 女性意识 自我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