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铖

作品数:13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浪漫主义《弗兰肯斯坦》浪漫主义小说《诺桑觉寺》简·奥斯丁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作家》《齐鲁学刊》《文艺争鸣》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柯勒律治会话诗中的沉思特征与哲学对话
《文艺争鸣》2023年第12期133-136,共4页金铖 崔娃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古希腊文化复兴研究”(项目编号:23BWW049);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奥尔巴赫学术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7QY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柯勒律治的会话诗及其“沉思”特征1928年,哈珀(George Mc Lean Harper)借用英国浪漫派文学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夜莺》(The Nightingale, A Conversation Poem,1798)的副标题,提出了“会话诗”...
关键词:柯勒律治 诗人创作 《夜莺》 英国浪漫派 无韵体 哲学对话 塞缪尔 沉思 
古典新潮与激进传统的汇流——论威廉·布莱克的早期创作“四季诗”
《文艺争鸣》2022年第12期169-172,共4页金铖 
1783年,未满26岁的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获得资助,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诗歌素描》(Poetical Sketches),收录了自己从12岁至20岁间的诗歌创作。诗集通常被看成是一部少年习作,如玛里琳·巴特勒(Marilyn Butler)曾直言“布莱克的第...
关键词:威廉·布莱克 早期创作 初试啼声 文学作品 BUTLER 巴特勒 诗歌创作 自我意识 
从《夜晚的溪流,潺潺不息》看华兹华斯的借鉴与化用
《文艺争鸣》2021年第12期159-162,共4页金铖 
在英国文学史上,人们通常将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理解为"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他的批评著作……是英国文学理论上的一个转折点"。^((1))艾布拉姆斯(M.H.Abrams)曾指出,至少对于早期的华兹华斯而言,...
关键词:华兹华斯 英国文学史 浪漫主义诗人 自然流露 艾布拉姆斯 诗学观念 化用 新古典主义 
超越爱情童话——论安徒生《海的女儿》中的文学传统与作家经验
《文艺争鸣》2019年第3期187-190,共4页金铖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奥尔巴赫学术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7QY007)"资助
《海的女儿》(The Little Mermaid, 1837 是丹麦作家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 1875 的经典童话作品,它塑造岀一位令人难以忘怀的小美人鱼形象。但这部作品并非止步于奇幻故事、一部童书,它深刻地抒发了一位诗人的内心声音...
关键词:《海的女儿》 个人经验 文学传统 爱情童话 安徒生 作家 LITTLE 童话作品 
场景、摹仿与方法——从奥尔巴赫《摹仿论》的视觉艺术特征谈起
《文艺争鸣》2017年第7期121-126,共6页金铖 
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1892—1957)在《摹仿论》 (Mimes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 German in 1946, English in 1953 )的开篇旋即展示出一个“场景”,引领读者进入凝神观看的状态——“读过...
关键词:视觉艺术 摹仿论 巴赫 场景 艺术特征 哥伦比亚大学 ENGLISH 批评方法 
遥相应和的“风”——庄子《逍遥游》与布莱克《咏春》的一种比较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6年第10期175-179,共5页金铖 
庄子与布莱克相距二千余年、十数万里,似乎无法比较,不可相提并论。但文本从《逍遥游》和《咏春》的共同类比“风”入手,借用了美国当代批评大家M.H.艾布拉姆斯的“互相应和的风”的理论,发现中西两位浪漫主义文学先师在隐喻的运用和思...
关键词:《逍遥游》 庄子思想 遥相应和 莱克 艾布拉姆斯 无己 思想内核 春归 化鹏 《人间世》 
纠葛于“创造”的玛丽·雪莱与《弗兰肯斯坦》
《作家》2012年第18期97-98,共2页金铖 
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的创作经历和主题,充分验证了"创造"乃该作家的人生及创作生涯的关键词。本文试从作家身世、创作缘起、文本书写三个方面,阐释玛丽·雪莱"关于作家身份与女性身份的双重焦虑"。
关键词:玛丽·雪莱 创造 《弗兰肯斯坦》 
从《诺桑觉寺》看简·奥斯丁关于“创作”的三重焦虑
《作家》2012年第16期133-134,共2页金铖 
《诺桑觉寺》从写作到出版历时近20年,由这部作品出发,探究奥斯丁作为职业女作家面对"创作"之事所产生的焦虑与困惑,显然十分恰切。女作家的焦虑及其原因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来自写作本身的焦虑;其次,为作者身份的焦虑;最后,是金钱、出...
关键词:《诺桑觉寺》 简·奥斯丁 创作焦虑 
《诺桑觉寺》的理想婚姻之辨被引量:3
《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9期248-250,共3页金铖 
"婚恋"被视作简·奥斯丁小说的主要问题,奥斯丁也常常因此被归类为现实主义小说家。然而,通过《诺桑觉寺》所展现的三种不同的婚姻态度,显示了奥斯丁本人赞赏的是其中一种对抗"金钱逐利社会"、以情感为纽带的婚姻观,这也正是一种浪漫主...
关键词:简·奥斯丁 《诺桑觉寺》 婚姻观 浪漫主义 
如何理解英国浪漫主义小说刍议
《文艺争鸣》2012年第9期149-151,共3页金铖 
英国浪漫主义小说研究从来不是一门显学。罗伯特.基利教授(Robert Kiely)在他那本独具开创意义、影响甚深的著作《英国浪漫主义小说》(The Romantic Novel In England,1972)中,一开篇便指出:"英国浪漫主义小说是一个令人困窘的课...
关键词:浪漫主义小说 英国 小说研究 开创意义 罗伯特 显学 开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