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红梅

作品数:8被引量:1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主题主题研究间离效果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获奖影片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戏剧》《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外语与外语教学》《电影文学》更多>>
所获基金: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奥斯卡获奖影片《相助》的主题研究被引量:4
《电影文学》2012年第24期35-36,共2页苏擘 闫红梅 
本文探讨了第84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相助》中黑人女仆与白人之间、黑人之间的互助主题以及该主题是如何在影片中得以表现的,指出深陷困境的黑人最终在互助中获得话语权从而赢得尊严与内心的自由。正是通过这一主题,影片宣扬了超越种族...
关键词:奥斯卡金像奖 凯瑟琳·斯托科特 《相助》 主题 
《等待戈多》:一种后理论状况的隐喻被引量: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51-54,共4页苏擘 闫红梅 
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六届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等待多戈〉:一种后理论状况的隐喻>(2011124028)
萨缪尔·贝克特本是一位难以定位的作家,但是对其代表作《等待戈多》的评论,却出现惊人的一致性,尤其以"荒诞派戏剧"为甚,大有出于斯而又归于斯的阐释循环之势。这与作者初衷以及作品本来面貌相悖。若借用尼采以降,尤其是德里达的解构...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 萨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 后理论 概念危机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剧作《远方》生态主题研究
《中国戏剧》2009年第8期63-64,共2页闫红梅 苏擘 
2009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随着当代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2005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生态文明的建设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 生态环境 主题研究 《远方》 十六届四中全会 剧作 视域 生态文明 
校园戏剧的功能分析被引量:1
《中国戏剧》2007年第12期54-55,共2页闫红梅 苏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专业戏剧市场日渐萎缩,观众锐减的危机下,高校学子们对校园内戏剧活动的热情却有增无减。校园剧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六届中国大学生戏剧节的成功召开体现了戏剧界、教育界对校园戏剧的关注,扩大了其在...
关键词:校园戏剧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大学生戏剧节 戏剧市场 戏剧活动 教育界 话题 剧团 
《马耳他岛的犹太人》剧中的旁白手法分析被引量:3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4期44-46,共3页闫红梅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先驱克里斯托弗·马洛在其剧作《马耳他岛的犹太人》中对旁白手法的运用有别于同时代剧作家。这部剧中的旁白手法充分揭示了主题,并增强了该剧的喜剧色彩。同时它在客观上还制造了间离效果,加深了观众对剧中主题的认识。
关键词:旁白 主题 喜剧色彩 间离效果 《马耳他岛的犹太人》 克里斯托弗·马洛 
乡村自然:人类的精神家园——评卡里尔·邱吉尔的早期剧作《陷阱》
《电影评介》2007年第4期108-109,共2页苏擘 闫红梅 
邱吉尔对自然主题的关注与同时代的生态问题密切相关。她敏锐地觉察到了当代的生态问题,并通过她的戏剧反映出来。邱吉尔在《陷阱》一剧中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渴望,人在纯朴的自然中可以获得精神的超越与拯救。
关键词:卡里尔·邱吉尔 <陷阱> 自然 生态 
英美生态戏剧初探被引量:2
《中国戏剧》2007年第1期60-61,共2页苏擘 闫红梅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出现了绿色的生态转向,西方戏剧批评家也开始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阐释戏剧经典,倡导创作绿色的生态戏剧。本文介绍了当代英美生态戏剧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生态批评 西方戏剧 文学批评 戏剧发展 批评家 创作 
论《马耳他岛的犹太人》一剧中的陌生化手法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90-94,共5页闫红梅 苏擘 
在克里斯托弗.马洛的剧作《马耳他岛的犹太人》中,犹太人巴诺巴斯的局外人与评论者地位、剧中人富含哲理性的辩白与卑劣行为所造成的强烈反差,以及旁白与独白中直接对观众而发的问题等手法,与德国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所倡导的间离...
关键词: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马耳他岛的犹太人 陌生化 间离效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