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兵

作品数:14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乡土小说小说写作文学发生意识形态话语反讽修辞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郑州师范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沈从文乡土小说叙事中两种修辞模式的映照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62-64,共3页任晓兵 
沈从文乡土小说叙事话语在抒情的层面彰显悲悯,镌写了源自非理性和原始性的乡土百态人生,并建构了他对乡村中国的诗意想象。但作家并非只驻留于隐喻策略的层面以抒情话语召唤诗意,同时他也启动反讽的修辞策略,颠覆他丰富的抒情话语,从...
关键词:沈从文 乡土题材 抒情话语 反讽修辞 伦理关怀 
沈从文乡土小说叙事中两种修辞模式的映照
《郑州师范教育》2016年第6期71-73,共3页任晓兵 
沈从文乡土小说叙事话语在抒情的层面彰显悲悯,镌写源自非理性和原始性的乡土百态人生,并建构乡村中国的诗意想象;作家并非只驻留于隐喻层面以抒情话语召唤诗意,同时也启动反讽的修辞策略颠覆其抒情话语,从而表明文本叙事中还存在一个...
关键词:沈从文 小说叙事 抒情话语 反讽修辞 伦理关怀 
萧红的文学写作与流亡体验——以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为例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年第11期46-48,共3页任晓兵 
流亡者中的知识分子往往借助写作的方式寻求对自我流亡身份的认同、对自我无家情境中心理上"在家"的慰藉、对自己逃脱种种破碎、断裂生活状态的安抚。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与其流亡的生命体验相随,其文学活动始于自我流...
关键词:流亡 萧红 文学发生 流亡话语 公共性话语 意识形态话语 
郁达夫的《屐痕处处》与民族国家认同
《文学教育》2016年第17期26-27,共2页任晓兵 
文学创作中的风景描写是国家认同意识形成的重要媒介,通过郁达夫的散文游记《屐痕处处》,可以感受到风景作为国家身份认同的新载体,它强烈的本土征候增强了民众对于现代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关键词:郁达夫 《屐痕处处》 风景描写 国家认同 
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民间歌谣叙事艺术研究
《长江丛刊》2016年第3期2-2,共1页任晓兵 
劳动人民在长久的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创作的民歌和民谣是一种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出的口头文学韵文.进一步来说,这种口头性质的文学韵文是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面貌、思想状态、情感交流在语言体系中的一类富有音乐性的反映.“筸...
关键词:民歌 民谣 情境 想法 
流亡体验中的文学发生——20世纪30年代女性作家萧红的小说写作
《文化学刊》2015年第4期85-86,共2页任晓兵 
流亡(Exil)作为一个话语符号,它是人类个体或群体最悲惨的命运之一,处于一种生命断裂的状态。对于处在流亡生存体验中的流亡者而言,其终极目的即是寻求对自我的"认同",以便在隐喻的意义上获得一种"在家"的感觉。本文主要论述作家萧红的...
关键词:流亡体验 萧红 小说特色 
20世纪30年代萧红的小说写作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年第10期79-80,共2页任晓兵 
流亡者中的知识分子往往借助写作的方式寻求对自我流亡身份的认同,对自我无家情境中心理上"在家"的慰藉,对自己逃脱种种破碎、断裂生活状态的安抚。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与其流亡的生命体验相随,其文学活动始于自我流亡...
关键词:流亡 流亡者 萧红 文学发生 流亡话语 公共性话语 意识形态话语 
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话语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38-41,2,共4页任晓兵 杨婉琳 
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语言运用是他实现其诗化文体的一个重要形式。“小说文体的实质不在于表达了何种故事情节或思想内容,而在于使用了什么样的语言体式去表达……相同的思想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技巧表达,因而,语言表达体式的差异导致了...
关键词:乡土小说 沈从文 小说写作 语言文字 语言运用 话语 诗化文体 语言体式 
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民俗审美生成与其生命体验关系之研究被引量:1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72-74,共3页任晓兵 
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彰显出的一鲜明表征即是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叙述。可以说,沈从文的乡村生命体验给了他丰富的民俗文化积淀,都市生命体验则给了他理性关注民俗的思致,它们共同为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言说民俗进而生成文艺民俗美学...
关键词:沈从文 乡土小说 民俗叙述 生命体验 
“五四”后文学书写中“中国形象想象”发生的溯源考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63-65,共3页任晓兵 
中国形象的想象是"五四"后中国文学写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甚至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都具有空前的重要性。文章即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与文学书写主题之间存在的关联影响切入,论说"五四"后文学书写中"中国形象想象...
关键词:“五四” 文学书写 中国形象想象 民族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