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展

作品数:41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初唐四杰辞赋初唐律赋巴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文献》《许昌学院学报》《中国韵文学刊》《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巴賨”到“巴中”——《蜀都赋》“巴賨”的语义结构与地理空间
《励耘学刊》2017年第1期75-97,共23页何易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先唐巴文化文献集成与研究”,项目编号:15BZW05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代汉赋学研究”,项目编号:2014M552293
扬雄《蜀都赋》语“东有巴賨”,左思《蜀都赋》谓“于东则左绵巴中”,其后宋人章樵将“巴賨”之地即注为“巴中”,首揭二者渊承。无论“巴寅”在赋中是作为地域概念还是部分学者所引证的族属性质,此皆需对赋中“巴”“寅”义指及其...
关键词:《蜀都赋》 巴賨 巴中 义衍 古音通假 
扬雄赋“东有巴賨”考辨被引量:1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72-78,共7页何易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BZW05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M552293);四川省教育厅2017年科研创新团队项目(17TD0032)
巴賨关系研究涉及到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问题,关于巴賨关系的论见,目前歧说并杂。或有以賨与巴不同,各为二族之名,其亦多以扬雄《蜀都赋》"东有巴賨"为其张目。然究《蜀都赋》之文本,恐引者多为臆说绞词。今结合巴賨的文化生成以及巴、...
关键词:巴文化 《蜀都赋》 巴賨关系 文化生成 古音通假 
“卒于房”之“房”所在考述——读《春秋左传注》发疑一则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101-107,共7页何易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唐巴文化文献集成与研究"(15BZW05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清代律赋选本整理与研究"(2015T8094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资助项目"清代汉赋学研究"(2014M552293)
《春秋左传》定公五年载"六月,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清代顾炎武始认为"房"通"防",然无其实指。清高士奇认为此"房"在费县附近,而杨伯峻等认为在曲阜东二十余里。然考其成说,皆相舛谬,不足以互证。据《春秋左传》经、传...
关键词:《春秋左传注》 定公五年   季平子 
扬雄《蜀都赋》“巴賨”考论被引量:1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134-143,共10页何易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先唐巴文化文献集成与研究"(15BZW05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代汉赋学研究"(2014M552293)
扬雄《蜀都赋》语"东有巴賨",引发了后来学者对"巴賨"关系的探讨,并不断被作为巴賨关系史较早的理论源头加以阐释和解读,但考述各种观点,尚存文献理据的不足,更缺乏从文化人类学视野进行的解释与认知。因此,倘若追溯和辟清这一问题的原...
关键词:巴文化 《蜀都赋》 巴賨关系 文化生成 古音通假 
《诗经》“二南”与巴楚文学传统被引量:1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5-12,共8页何易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唐巴文化文献集成与研究”(15BZW05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清代律赋选本整理与研究”(2015T8094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资助“清代汉赋学研究”(2014M552293)
《诗经》《周易》《尚书》《楚辞》等开创了中国文学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从一开始就孕育和包蕴了宫庭文学和民间文学、地域文学和民族文学的诞因。虽然《风》《雅》《颂》《南》被视为按音乐来分类,但其中却明显隐含了宫庭文学和民间...
关键词:《诗》"二南" 地域文学 巴楚 《周公之琴舞》 
从《长门赋》到《梅妃传》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92-97,共6页何易展 孙小媛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代汉赋学研究"(2014M552293);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清代汉赋学研究"(14SA0136)
从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到唐人《梅妃传》,所叙故事极其近似。《长门赋序》中所言陈皇后希复幸邀宠,《梅妃传》中之梅妃失幸,亦思效法,欲千金求聘"长门赋"。从《长门赋》到《梅妃传》,对这一故事模式的叙述与仿制,不但使诗赋对爱情的经...
关键词:《长门赋》 《梅妃传》 江采苹 南戏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早期巴文化探赜被引量:5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42-49,共8页何易展 
达州市"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川渝地区古巴文化文献调查与形态变迁研究"(DZ14B05)
目前巴文化研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关于"巴"的早期历史状况和文化形成,至今没有清晰的面貌,《山海经》、《汉书》及《华阳国志》等中所载亦难釐清各时期之全貌。而巴文化研究首先要解决巴文化是什么,与其它族群文化的关系,其特...
关键词: 巴文化 地理 文化圈层 文化群落 
论李白辞赋的“祖骚宗汉”倾向被引量:4
《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183-191,共9页何易展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清代汉赋学研究"(项目编号:2014M55229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书>(项目编号:10@ZH005);2015年度子项目<巴蜀辞赋集成>(项目编号:BSQS2015Y02)的阶段性成果
李白辞赋今存八篇。受当时赋风、时风及李白个性气质的影响,其赋作具有较强的个性抒情特色。其赋不但鉴借楚骚之精神,亦兼承楚骚汉赋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在句式、章法、用典、使事等方面,皆"祖骚而宗汉"。虽元代祝尧称其辞赋"终六朝赋耳"...
关键词:李白 以赋体道 祖骚宗汉 儒道精神 
清钞本《两汉赋钞》考述被引量:1
《文献》2015年第2期59-65,共7页何易展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M552293);重庆市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项目(Xm2014010);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清代汉赋学研究"(14SA0136)阶段性研究成果
清钞本《两汉赋钞》杂录汉赋及名家格训,书法皆极工整精美,然未署抄撰者姓名。从杂钞尤侗《反恨赋》末评注、钞纸的版式书法及杂钞中所涉人物及理学思想等考证,抄撰者当为清代李元度。李氏为清代名臣和赋学名家,有《赋学正鵠》诸集及《...
关键词:清钞本 《两汉赋钞》 《反恨赋》 李元度 
《全唐文》中《庆云抱日赋》误录辨疑
《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第5期79-84,共6页林平 何易展 
《全唐文》收录同题《庆云抱日赋》三篇,分别缀于滕迈、杨发及一无名氏名下。然分录在滕迈及杨发名下的《庆云抱日赋》文字完全雷同无异。实际上《全唐文》所收《庆云抱日赋》应为两篇。自嘉庆十九年(1814)《全唐文》成书至今基本上无...
关键词:《全唐文》 《庆云抱日赋》 《太阳合朔不亏赋》 《文苑英华》 书法义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