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建华

作品数:22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现代小说镜像现代小说文学价值诗体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社会科学》《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辑刊》《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真诚与正直:新世纪长篇小说作家之审美价值取向
《文艺争鸣》2015年第12期180-183,共4页冒建华 
人与现实之审美关系,这是新世纪长篇小说所要找寻和揭示的。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不是镜子式地反映现实生活。长篇小说的深度就是表现人物的深层心理与潜意识,从而揭示社会生活的本真。其审美广度就体现在小说有时...
关键词:现实生活 审美关系 人物形象 审美内涵 李佩甫 审美价值取向 刘醒龙 刘震云 曾侯乙尊盘 生存状态 
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影视化之审美倾向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4年第1期172-176,共5页冒建华 
新世纪初长篇小说虚浮繁荣,盛况空前。其一,长篇小说流派纷呈,群莺乱飞。因新世纪小说家各自小说观念、审美趣味与创作倾向不同,出现了新写实小说、新体验小说、新状态小说、新媒体小说、新市民小说、新女性小说等小说流派。
关键词:长篇小说 小说叙事 审美倾向 影视化 小说流派 新写实小说 新体验小说 新状态小说 
重估胡适《尝试集》的文学价值与审美追求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81-183,共3页冒建华 
胡适创作的第一本新诗集《尝试集》在五四理性主义高扬的时代出版,它必然要传递着先进的思想信息,渗透着狂飙突进的精神。但是,当重新考量胡适的诗歌创作,挖掘胡适新诗创作实践中所蕴含的现代精神,即乐观情怀、悲剧意识、民主心绪等时,...
关键词:尝试集 文学价值 审美追求 
论胡适“诗国革命”的语言逻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19-122,共4页冒建华 
胡适"诗国革命"首先面临的是语言问题。"诗国革命"的最终目的是为"五四"思想启蒙服务的,而古典文言诗词承载的是旧思想、旧道德,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诗国革命"必须寻求新的语言形式。胡适找到了白话,但胡适对新诗白话语言的倡导,并...
关键词:胡适 诗国革命 语言 
论新世纪文艺理论谱系的建构
《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113-116,共4页冒建华 
20世纪的文艺理论流派众多,整个文艺理论的思维体系呈现多元、开放、包容的状态。在新世纪初,文艺理论家们整合了20世纪的文艺理论,形成了消费谱系、知识与技术谱系、传媒谱系、文化谱系等文艺理论谱系。本文以新世纪文艺理论谱系为论...
关键词:文艺理论谱系 知识经济 传媒谱系 文化谱系 
中国现代小说理念的引介与反思
《文艺争鸣》2012年第1期93-96,共4页冒建华 
鸦片战争后,晚清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工业文明如潮般涌入中国。同时,晚清的知识者也以新的视角审视世界,在西方先进政治、经济、文化的诱使下,西学东渐一时蔚然成风。
关键词:中国现代 小说理念 西方工业文明 反思 引介 鸦片战争后 闭关锁国 西学东渐 
全媒体时代的文学形态与文学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8期192-199,共8页冒建华 
随着全媒体时代媒体技术及媒体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网络界面掌控了文学的生产与消费,全媒体时代的文学转型问题被推上了理论前沿。全媒体时代的文学面临着从重图文内容到重技术形式的文学文本转型,从审美乌托邦到审美平庸化的文学审美转...
关键词:全媒体 文学 转型 
焦作历史名人资源与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被引量:5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2期11-13,共3页冒建华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古代文化名人与现代河南旅游文化研究>(编号:B234)
焦作的名山秀水孕育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且名人的物质载体丰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名人资源,但是目前对于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成效并不显著。焦作历史名人资源的旅游开发对策主要有:做好名人物质载体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吸引外资和民...
关键词:焦作 历史名人 文化旅游 对策 
当代城市小说欲望与审美关系论纲
《文艺争鸣》2010年第8期117-122,共6页冒建华 
一、关于城市与城市小说毋庸置疑,中国进入了一个城市文明的时代,城市文明是当代中国文明的轴心。从城市的历史和本质来看,城市与小说有着_血缘关系。小说的发展、虚浮繁华和城市的发展、扩大紧密相连,“小说形式扩展了城市隐喻,...
关键词:城市小说 当代 关系论 审美 欲望 城市文明 中国文明 新闻工作者 
20世纪诗体的消解与诗本体意义的重构——评《中国新诗艺术论》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65-68,共4页冒建华 
当下诗歌正落入低谷,一些诗人试图形式实验,并重建诗歌理性精神,但很少有人在理论的疆土里开拓出自己的领地来。而诗家彭金山超脱其他诗人探索的潮流,思考时代的演进,在《中国新诗艺术论》中提出了新诗发展的新理论:感情的双向升值、生...
关键词:双向升值 生命体验 境界拓进 诗性语言 双元异步透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