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集

作品数:384被引量:24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姜涛方长安陈爱中黄艳灵高文翔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封面传媒小封《万物都相爱》:人工智能的“有机体”诗歌论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文贵良 
华东师范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专项项目“无限可能:中文与科技”(项目编号:2022ECNU-WHCCYJ-24)阶段性成果
与微软小冰的《阳光失了玻璃窗》(2017)备受关注相比,封面传媒小封的《万物都相爱》(2019)却很少有人提及。搜索知网,没有一篇论文是重点论述《万物都相爱》的。(1)这也难怪,《阳光失了玻璃窗》独占了国内“人工智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汉...
关键词:中国新诗史 《尝试集》 人工智能 郭沫若的《女神》 有机体 玻璃窗 传媒 封面 
胡适《尝试集》三篇序言中的姿态调整与新诗观念转型
《商洛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38-43,71,共7页程颖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3JGYB101)。
序言作为一种“副文本”,对正文具有辅助和弥补作用。《尝试集》三篇序言,为解密胡适新诗的姿态调整与新诗观念转型提供了一扇窗口。三篇序言作为一种连贯性的叙述,不仅再现了胡适的审美心理变化,也勾勒出了新诗诗学理念流变的轨迹。其...
关键词:胡适 《尝试集》 姿态调整 
“写我欢喜的道理”——论胡适《尝试集》初版本中的诗歌新旧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4期145-167,共23页王梦圆 
胡适《尝试集》在新诗史乃至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大价值。本文细读《尝试集》初版本,旁及周边,从“元诗”《三溪路上大雪里一个红叶》入手,分析胡适诗歌新旧杂糅的特征,认为胡适在“以理感物”的脉络上进行诗歌写作,以“讲道理”的方式...
关键词:胡适 《尝试集》 “以理感物” 旧诗读法 
《呐喊》的现代演绎 评尤古立剧团《尝试集》
《上海戏剧》2024年第2期36-38,共3页史欣冉 
鲁迅在弃医从文后成为中国的文学巨匠,如果他没有弃医从文,而是完成学业后返回故乡成为一名大夫,会发生什么呢?小剧场话剧《尝试集》便从这一假设出发改编了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关键词:《尝试集》 《呐喊》 弃医从文 文学巨匠 小剧场话剧 现代演绎 鲁迅的小说 
从“群众的呼声”到“无关宏旨”的新诗——《草儿》集的版本比较与康白情的自我形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年第1期305-317,共13页陈佳 
康白情的《草儿》和俞平伯的《冬夜》是继胡适《尝试集》之后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第二批新诗集。其中《草儿》7年内发行了4个版本,诗作、诗集名、署名、诗论、序言、附录均发生了修改,这期间康白情离开北大留学美国,随后再回国1。康白...
关键词:《尝试集》 康白情 新诗集 俞平伯 诗学观念 亚东图书馆 自我形塑 《冬夜》 
《尝试集》百年阅读史上的另一种读法——以废名的《谈新诗》为中心
《南方文坛》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方长安 李继豪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6ZDA186。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中国新诗的源头性作品集”①,是新诗研究中一个不断回返的起点,其百年阅读史上的主流读法,是将之置于新诗发展历史中,强调其作为“开山之作”的尝试性贡献与历史地位,搁置或贬抑其诗性追求和艺术价值。废名在《...
关键词:《尝试集》 新诗发展 新诗研究 中国新诗 废名 阅读史 理性逻辑 读法 
工具革命和思想革命的轇轕
《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1期47-49,共3页王风 
一1935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各分卷主编基本算得人。在《建设理论集》中,胡适作为主要当事人,“导言”开首就说:“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历史,我们至今还不能有一种整个的叙述。”而事实上,至少有关文学革命,胡适的叙事建构一直没有...
关键词:《尝试集》 新文学运动 《中国新文学大系》 叙事建构 文学革命 《逼上梁山》 新旧文学 胡适 
来自一位中学生的批评
《做人与处世》2023年第22期59-59,共1页无名 
1922年,12岁的华罗庚从县城仁助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华罗庚不仅对数学很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初二时,老师把自己收藏的书分给学生们看,要求每个人看完之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到的书是《尝试集》。这本书是新...
关键词:《尝试集》 初级中学 读后感 中国现代文学史 小学毕业 金坛县 华罗庚 新文化运动 
现代汉诗的日常语言传统及其实用性问题——从《尝试集》到《阳光失了玻璃窗》
《东吴学术》2023年第5期135-143,共9页丛子钰 
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也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依据进行的文学实验。从《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到“微软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初版大约正好是一百年,人工智能写作从某种层面上看可以说是实用主义语言学的后代,它...
关键词:日常语言 白话诗 口语诗 人工智能 语用 
富于韵律的形体 现代汉诗形式建设构想
《上海文化》2023年第9期44-53,共10页程一身 
一从汉译诗韵律的流失看现代汉诗写作新诗诞生之初,就和翻译建立了第一关系。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八首白话诗,新诗由此发端。而胡适却把他译的《关不住了》视为“‘新诗’成立的纪元”(《尝试集》再版自序)。就此而言,...
关键词:《尝试集》 现代汉诗 西方诗歌 白话诗 《新青年》 《关不住了》 胡适 建设构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