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

作品数:12被引量:5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电视剧中国电视剧受众影像叙事影像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交际》《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研究导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过程哲学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现代交际》2018年第13期229-229,228,共2页刘婷 
马克思主义过程哲学认为,整个世界,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是过程性的存在,都经历着从起源到成熟再到衰亡的演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传入中国已有近百年历史。本文从过程哲学的视角切入,梳理马...
关键词:过程哲学 阶段 马克思主义传播 
“普世价值”渗透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与对策探究被引量:1
《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第11期1-2,73,共3页刘婷 
"普世价值"以西方的自由民主为话语核心,充当着西方国家争夺话语主导权和意识形态扩张的工具。在"普世价值"的渗透下,一些"普世价值"论者借助网络攻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主张"全盘西化",消解了国家独立的主权意识和民族意识,给我国的...
关键词:“普世价值” 文化安全 意识形态 
逻辑下的一致性——影视叙事中人物与情节的关系被引量:3
《中国电视》2016年第3期31-35,共5页刘婷 
情节和人物,对于故事,到底哪个更重要?这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便不断被追问的世纪问题。贸然回答这个问题并不讨巧也不科学,自两千多年前的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再到俄国形式主义的普罗普以及继承其精髓的托多罗夫、格雷马斯、罗兰·巴特,...
关键词:情节 人物 影视叙事 一致性 亚里士多德 故事形态学 逻辑 俄国形式主义 
电视剧现代性伦理叙事与媚俗面孔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14年第7期129-133,共5页刘婷 
电视剧艺术的产生是一个现代性事件,研究电视剧的所有问题必须以现代性的世间阈为基础。在现代性的社会结构中,电视剧是比小说等其他艺术更亲近大众的艺术形式,它本质上是关于个体生命时间和空间的呢喃叙事,是现代性的伦理叙事。电视剧...
关键词:现代性 伦理叙事 媚俗 
日常生活的影像诗意——2010年电视剧新写实的叙事转向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11年第3期122-125,共4页刘婷 
2010年中国电视剧艺术实现向新写实叙事的成功转向。这种叙事转向直面日常生活的繁复和庸常,关注常人琐事的"平凡"和"卑微",于生活褶皱中把握生命的困境和无奈;叙事风格上一扫剑拔弩张的哀怨和故作,呈现为温柔敦厚的温婉和嬉笑怒骂的诙...
关键词:新写实电视剧 日常生活 公共空间 和合之美 
从木乃伊情结到游戏冲动——新媒体境遇下影像叙述的未来被引量: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46-153,共8页刘婷 
影像叙述遭遇新媒体语境,其艺术形态和叙述方式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影像叙述进行反拨和修正:巴赞式的影像现实被数字化影像表达的无根漂浮所取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必将在数字化影像表达中得以重新界定和诠释;影像叙述将不再是传统电...
关键词:新媒体 数字影像 赛博空间 影像数据库 游戏冲动 
宏大叙事的个体性超越: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叙事的成功转向——以《人间正道是沧桑》为例被引量:16
《当代电影》2010年第8期137-141,共5页刘婷 付会敏 
近年来,为数众多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获得了收视业绩和专业评价的双向成功,出现了如《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样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之作。其核心原因,便是成功实现了宏大民族命运与个体伦理的叙事同构,于宏大的革命历史叙事中融入...
关键词:宏大叙事 个体性超越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新媒体艺术影像叙述特性与未来被引量:3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114-118,共5页刘婷 李苏 
传统影像叙述遭遇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的媒介形式,必然产生新的变化和新的艺术尺度。新媒体影像艺术正在以其媒介间性、赛博空间性与数据库化生存等叙述特性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范式。而现有的新媒...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媒介间性 赛博空间性 数据库化生存 
集体心理寻唤——新世纪电视剧创作与受众心理互为关系研究被引量:18
《当代电影》2009年第7期109-112,共4页刘婷 赵晓倩 
电视剧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这种影响是否达到足够的效度,却不是电视剧作品创作本身的全部秘密,它不仅关乎作者,更关乎受众的集体期待和心理寻唤。本文以21世纪以来具有坐标意义的热播电视剧为研究对象,探寻电视剧成功...
关键词:新世纪电视剧 受众 集体心理寻唤 缺失性心理补偿 
中国电视剧影像叙事密度初探被引量:5
《中国电视》2009年第7期41-43,共3页刘婷 
电视剧是一种由影像建构的叙事形式,其叙事目的是讲述一个好看的故事以满足广大受众的收视需求,进而实现电视剧的有效传播和完成。因此,影像叙事是中国电视剧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义,影像服务于故事,故事借助有效的影像表达加以实现...
关键词:中国电视剧 影像叙事 密度 有效传播 影像表达 叙事形式 故事 受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