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菊兰

作品数:12被引量:4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警官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立法语言危险驾驶法律概念语义分析涉外警务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人大研究》《云南警官学院学报》《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求索》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反外国制裁法:立法、执法及效力——以移民制裁为视角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36-41,共6页周菊兰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不愿接受中国全面快速发展的现实,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政治操纵的需要,根据本国法律,时常任意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实施制裁。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出台是有其迫切性、必要性和...
关键词:反外国制裁法 移民制裁 反制裁 效力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海外权益保护模式的创新被引量:1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122-128,共7页陶勇 周菊兰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权益保护的国际警务合作探索"(编号:SJCX17_0464)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发展,沿线国家政治互信、文化相通、经济交融,互利合作的局面初步形成。为保护我国日益增长的海外权益,我国公安机关在传统国际警务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海外权益保护模式。其中,主动引领模式构建...
关键词:"一带一路" 国际警务合作 海外权益 保护模式 创新 
关于限制出境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87-91,共5页周菊兰 
本文就限制出境措施的性质、实施的理据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在该措施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公民的出境自由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公安行政管理与服务关系错位、中央事权被分散,进而提出应该把公民的出境权写入宪法、正确处...
关键词:不准出境人员 国家工作人员 出境权 中央事权 
涉外警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研究——以江苏警官学院为例被引量:7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6-13,共8页周菊兰 王青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公安管理学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一般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公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警务人才。涉外警务专业的设置应以公安学和管理学为依托,既不能隶属于治安学或侦查学,也不应直接指向国际警务合作,而要根据公安机关涉外警务业务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凸显外语特色,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
关键词:专业设置 涉外警务学 素质培养 
国际公约中的特殊侦查手段研究被引量:2
《公安研究》2011年第12期56-62,共7页周菊兰 
法律语言的模糊语义可以为法律主体设置不固定的权利和义务。国际公约中的特殊侦查手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为各缔约国的警察设置了较为灵活的侦查权。应从语义学的角度厘清各种特殊侦查手段的蕴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及其法律功能,分析...
关键词:国际公约 特殊侦查手段 
危险驾驶被害人的补偿研究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24-28,共5页周菊兰 
江苏警官学院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危险驾驶的惩罚与补偿研究"(09Y09)之研究成果
本文以危险驾驶被害人为视角,讨论被害人可能获得救济的三种基本理论,并提出三条救济路径:加害人赔偿、国家补偿、社会救助。这三条路径有先后主次之分,应建立健全以加害人赔偿为主、国家补偿为辅、社会救助为补充的综合救济机制。由于...
关键词:危险驾驶行为 加害人赔偿 国家补偿 社会救助 
惩罚和补偿:基于危险驾驶的诉求被引量:2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21-26,共6页周菊兰 
江苏警官学院一般项目:09y09
危险驾驶已成为社会各界争议的焦点。全国人大应尽快修改刑法以及相关法律解释,设立危险驾驶罪名,并允许司法适用补偿机制,在国家实现刑罚正义的同时,真正使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权利得到社会的尊重。
关键词:危险驾驶罪 刑罚 刑法 
模糊立法语言的功能分析被引量:3
《人大研究》2007年第8期39-42,共4页周菊兰 
对立法者来说,过分追求明确,法律会犹如一潭死水;恰当运用模糊,法律则获得一种灵性。
关键词:立法语言 模糊 立法者 法律 
模糊立法语言的功能分析被引量:8
《求索》2006年第10期108-110,共3页周菊兰 
本文着重分析了模糊语言在立法体系中的功能,也指出模糊语言所蕴涵的价值:与确定性语言相比,它能较好地解决立法中存在的变与不变、普遍与特殊、形式主义与自由裁量这三对矛盾关系。
关键词:模糊 立法语言 功能 矛盾关系 
模糊立法语言的语义学分析被引量:12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08-116,共9页周菊兰 
法律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尽管法律人竭力为法律概念设定边界,但是大部分法律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依然是模糊的。在法律的创制过程中,合理使用模糊语言不但不会损害法律的明确性,相反倒可能有助于在不确定中寻求到确定性。
关键词:立法语言 模糊性 法律概念 语义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