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艳

作品数:22被引量:3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公众人物权益不纯正不作为刑法人格权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法学》《法制与社会》《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校园贷问题研究被引量:3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30-36,共7页唐子艳 程思绮 
校园贷是非金融机构向在校学生发放贷款的一种民间借贷行为。由于缺乏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校园贷乱象丛生。校园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受控制的校园贷行为给学生、学校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所以,对待校园贷,要管疏结合。既要对校园贷...
关键词:校园贷 乱象 治理 引导 
非传统安全视野中不予救助问题的刑法思考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42-149,共8页唐子艳 齐文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现代风险的治理与非传统安全的刑法保障"(13AFX011)
在非传统安全视域中,安全具有丰富的内容,关注和保护人的安全是法律制度的重要使命。作为人类共同体的一员,人既是风险的制造者也是风险的承受者。同时,为了维护人类共同体的安全,人还应该是风险避免者、消除者。当某个或者某部分个体...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 不予救助 额外危险的克服 不作为 证据障碍 
论不纯正不作为保证人的实质义务来源被引量:2
《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149-152,共4页唐子艳 
不作为及其义务来源是刑事法学中的重要领域。早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就形成了作为与不作为的学说。然而,对于保证人的义务形成及其范围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有必要从实质层面分析保证人的义务来源,通过对"信赖原则"、"针对所担负的保护...
关键词:不纯正不作为 保证人地位 实质义务来源 
论不纯正不作为与作为犯罪的界分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458-463,共6页唐子艳 
不纯正不作为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犯罪的范围,拓展了犯罪圈,使得对相关危害行为的定性更为合理。在区分作为和不纯正不作为的时候,必须将行为的个数予以明确,不能将几个行为作为一个行为来判断和评价;必须明确行为不同的社会意义,并以此...
关键词:作为 不纯正不作为 双相关行为 因果流终止行为 原因自由行为 
公众人物形象商品化及其规制研究被引量: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30-134,共5页唐子艳 齐文远 
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公众人物形象商品化的刑法保护研究”(2014-1b-035)
公众人物形象商品化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公众人物形象商品化在实践中利弊兼有,而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引导、规范迫在眉睫。由于公众人物形象商品化自我约束的无力、经济制约的缺位、意思表达自由度的限制以及知识结构的错位,公...
关键词:公众人物形象商品化 现象 必要性 基础 规制 
德国商业秘密刑法保护规定及其启示被引量:5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05-109,共5页齐文远 唐子艳 
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遏制刑罚执行中产生的腐败问题研究"(CLS-C101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课题"商业秘密罪的立法完善"(2011B1801)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商业秘密不仅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因而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意义重大。德国商业秘密刑法保护主要体现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之中,根据行为人身份、行为对象以及被侵...
关键词:商业秘密罪 区别对待 严格限制 保护时间提前 职工权益维护 
刑事和解之中国路径被引量:2
《法学杂志》2012年第10期155-159,共5页唐子艳 董邦俊 
中国法学会2010年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惩治犯罪与刑事和解的平衡"(课题编号:CLS-C1021)的阶段性成果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独特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对保护涉案双方权益,促进加害人回归社会,修复受损关系,增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分三个条文对刑事和解作出原则规定。要准确把握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就...
关键词:以人为本 刑事和解 理解 适用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之认定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10-13,113,共5页唐子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课题"商业秘密罪的立法完善(2011B1801)
商业秘密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具有排他性,但这种排他性具有相对性,其他主体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取得商业秘密。因此,应注意区分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与合法获得商业秘密二者之间的界限,自行构思、独立开发、反向工程、合法受让或被许可...
关键词:商业秘密罪 合法行为 盗窃罪 涉及国家秘密的犯罪 界限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之刑法思考被引量:3
《现代法学》2011年第2期108-115,共8页齐文远 唐子艳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国际视野下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现状与对策"(06JJD820018)
反向假冒商标问题近年来成为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中的热点问题,对其是否应当入罪争议较大。可从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典型案例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考察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概念、特征和国外的立法例,可将反向假冒行为进行分类。对反向...
关键词:反向假冒商标 社会危害 道德风险 犯罪化 
公众人物虚假代言行为犯罪化思考
《理论月刊》2011年第3期124-126,共3页唐子艳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众人物形象商品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09B535)的研究成果
正在热议的刑法修正案(八)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在慎刑和谦抑的刑法思想的指导下,有关部门不惜以扩大犯罪圈的方式来关注民生问题的保护,更是获得专家和民众们的好评。但是对于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公众人物虚假代言行为尚未列入刑事立法者的...
关键词:公众人物 虚假代言 公众 企业 消费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