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业梅

作品数:9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常用词战国时期案头工作古籍整理出版工匠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出版与印刷》《古籍研究》《现代语文》《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晚清桐城派对《庄子·逍遥游》的阐释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2-9,共8页夏业梅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方以智著作在清代的传播与影响”(2022AH052106)。
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马其昶《庄子故》,吴汝纶《庄子点勘》,是晚清桐城派研治庄学的4部著作,他们对《庄子·逍遥游》篇的阐释存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异,具体包括征引前人、义理剖析、字词考据、辞章提示等4方面分歧。...
关键词:桐城派 《逍遥游》 阐释 义理 考据 
人际网络、市场动力与文化环境:论《通雅》在清代的生产与传播
《出版科学》2024年第2期119-128,共10页夏业梅 
安徽省教育厅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方以智著作在清代的传播与影响”(2022AH052106);合肥师范学院2020年度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科研成果。
《通雅》是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的著作,这部书的生产跨越明清两代,却非作者一人之力,而是由亲缘、业缘、学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的众多人物参与《通雅》文本创作、抄写和刊印的结果。康熙五年首次印刷后,经历多次再生产,生产者既包括商业...
关键词:《通雅》 人际网络 市场动力 文化环境 传播 
《左传》人物繁称的褒贬与缘情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夏业梅 
《左传》对人物称谓的记载较为复杂,以名称、以字称、以谥号称、以封地称,章学诚称之“繁称”。《左传》繁称分两种情况:一是《左传》作者以称谓褒贬的史家书法为治史理想,关注到《春秋》称谓的细微变化,在《传》文中贴附上“寓诸褒贬...
关键词:《左传》 繁称 史家书法 褒贬 缘情 
以工匠精神做好古籍编辑的案头工作被引量:2
《出版与印刷》2018年第2期72-75,共4页夏业梅 
近年来,举国上下皆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古籍整理出版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这样新的时期,古籍编辑作为古籍整理出版的主要参与者,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担当与社会责任。工匠是指手艺工人,其身上凝聚...
关键词:古籍编辑 民族精神 案头工作 工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籍整理出版 社会责任 精神特质 
常用词“屦”与“履”的演变研究
《现代语文》2018年第2期59-64,共6页夏业梅 
战国以前,"屦"和"履"不同义;战国以后,二者同义。"履"对"屦"的替换起始于战国时期,完成于西汉时期,二者演变的原因与社会发展有关。此后的"屦"逐渐退出常用词领域,虽然在文献中仍有些许的用例,但已具有了古词语的性质。大约到了唐代,"履...
关键词:常用词   演变 战国时期 
常用词“疾”与“病”的演变研究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年第9期152-154,共3页夏业梅 
表疾病义时,上古就已使用了"疾"和"病"这两个词,并且二词在实际语言的使用中是完全等义的,最初以"疾"为常用词,在现代汉语中却以"病"和双音词"疾病"为常用词。这个转变发生在战国时期,战国前常用"疾",战国至后代则常用"病"。
关键词:常用词   演变 战国时期 
常用词“犬”与“狗”的演变研究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年第9期31-33,共3页夏业梅 
“狗”对“犬”的替换演变开始于战国时期。在战国时期的书面语中,“狗”与“犬”表现出势均力敌的态势,“狗”的活跃性胜于“犬”,但“犬”仍有些许数量的使用。这一替换过程是在后代逐渐完成的,在后代“狗”逐渐成为指称狗类的常...
关键词:常用词   演变 战国时期 
汉字形体的文学意义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62-64,68,共4页夏业梅 
在文学作品中 ,汉字不仅可以通过“义”进行作用 ,还可以凭借它的“形”产生文学意义。形体的拆合可以达到生动委婉诙谐的艺术效果 ,甚至可以展开故事情节完成文学作品 ;形体的借用可以达到形象简明的艺术效果 。
关键词:汉字形体 文学意义 形体的拆合 形体的借用 
“大小”、“长短”非误倒--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一处例证的商榷
《古籍研究》2003年第1期93-101,共9页夏业梅 
关键词:"大小" "长短"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 例证 训诂 古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