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久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意象分析《红高粱家族》《史记》高粱酒叙事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长安学刊》《文艺生活(下旬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青年文学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陈忠实佚文《杜鹏程同志一席谈》及“黄岛笔会”
《新文学史料》2021年第3期94-98,共5页朱文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审美共同体研究”(18ZDA277)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日,笔者发现《羊城晚报》1981年8月28日第二版上刊有一篇陈忠实撰写的访谈录,题为《杜鹏程同志一席谈》,记录的是1981年8月8日晚间李陀、刘锦云、孔捷生、刘国春、陈忠实五位文学青年与文学前辈杜鹏程的一次访谈。经查,这篇访谈录未...
关键词:杜鹏程 邢小利 孔捷生 《羊城晚报》 陈忠实 文学青年 佚文 
陕派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之关系考察--兼论杨争光的小说创作被引量:1
《小说评论》2021年第2期184-194,共11页周燕芬 朱文久 
陕西省教育厅基地项目“当代陕西长篇小说发展史新论”(项目编号:14JZ057)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四代磨砺:陕派文学的缘起与总体风貌从大历史的眼光来看,陕派文学(1)其实有着久远厚重的文学传统,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周秦汉唐。尤其是,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以宏阔、深厚的文学精神铸就辉煌风采,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古典叙事文学的高...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叙事文学 总体风貌 主体构成 全盛时期 周秦汉唐 杨争光 《史记》 
1986年的莫言与2018年的莫言——从小说《红高粱家族》到戏曲文学剧本《高粱酒》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年第4期286-296,共11页朱文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审美共同体研究”(18ZDA2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986年,31岁的莫言血气方刚,在《人民文学》第3期上发表了中篇小说《红高粱》。他以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蛮力,将恣意另类的英雄豪杰形象和狂放不羁的响马精神肆意挥洒,震撼文坛。之后,莫言又写了《高粱酒》、《高粱殡》、《狗道》、《...
关键词:文学剧本 《红高粱家族》 余占鳌 高粱酒 
发乎情,止乎情——论周作人的诗歌观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12年第3期73-74,共2页朱文久 
关于周作人的诗歌观,前人偶有论述,但往往流于粗浅。笔者通过文本细读,试图全面概括周作人的诗歌观。本文主要分两点进行深入论述:诗的本质与诗的做法。
关键词:周作人 诗歌观 诗的本质 诗的做法 
《狂人日记》:从果戈理到鲁迅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年第7期5-6,共2页朱文久 
1918年的鲁迅的《狂人日记》与1834年的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有着承接与革新的联系,本文从文体、风格、主题三方面作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狂人日记》 果戈理 鲁迅 文体 风格 主题 
铁屋中的呐喊——《野草》中“墙”的意象分析
《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4期17-17,共1页朱文久 
文章旨在对《野草》中"墙"的意象作出分类解读。可分为两类:有形之墙与无形之墙。笔者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试图探求隐藏在"墙"意象背后的鲁迅思想与哲学。
关键词:《野草》  有形之墙 无形之墙 
被出让的爱——论丰村小说《美丽》
《长安学刊》2012年第2期38-39,共2页朱文久 
丰村小说《美丽》是“鸣放”时期的一朵奇异小花。它讲述了一个出让爱的权利的故事。本文从精神分裂、多角度叙述两个方面对此做具体分析。
关键词:丰村 《美丽》 精神分裂 多角度叙述 
路漫漫其修远兮——《野草》中“走”的意象分析
《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第8期35-36,共2页朱文久 
本文旨在对《野草》中"走"的意象作出分类解读。可分为三类:群众的"走"、当权者的"走"与先驱者的"走"。笔者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试图探求隐藏在"走"意象背后的鲁迅思想与哲学。
关键词:《野草》  意象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