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作品数:8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女性命运婚恋叙事男权神话小说语料库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山东社会科学》《语料库语言学》《东岳论丛》《理论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语料库语用学手册》述评
《语料库语言学》2016年第2期96-101,共6页孙炬 李海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学文史著作平行语料库建设及在中国文化外译中的作用研究”(15BYY093)的资助
1.引言语料库语言学是一种着眼于语言运用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全新的语言研究思路。自其发展以来,在20世纪60年代曾因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而一度进入低谷,在70和80年代间开始复苏,并于20世纪末语料库语言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自此,利...
关键词:研究 语法 低谷 语用 语言学 语料库 语言 
女性命运的变异──张爱玲与张洁的婚恋叙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李海燕 
把张爱玲与张洁的婚恋小说放到一个逻辑框架里,从女性主义视野进行对照性的共时性研究,可以看出二张在对女性命运的体认和男权神话的消解中表现出女性命运的变异,以及中国女性的生命欲望、解放程度、女权状态。
关键词:张爱玲 张洁 女性命运 男权神话 
政治文化意识与夏衍30年代剧本创作被引量:2
《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125-128,共4页李海燕 
夏衍的30年代剧本创作内涵了一个审美文化特征:政治文化意识。本文试图引进政治文化研究视角,从剧本文本、人格政治化、大众阅读期待三方面来分析夏衍30年代剧本创作如何表现了这种政治文化意识。
关键词:政治文化意识 夏衍 30年代 剧本 
张爱玲婚恋叙事中的男性形象解读被引量:4
《东岳论丛》2005年第6期198-199,共2页李海燕 
张爱玲笔下的男性世界,从整体上看是一种“缺席”状态,他们成为小说中展示女性命运的映衬之物。张爱玲婚恋叙事中的“不完全”父权家庭和“象征性”消失的夫权家庭中的男性形象,凸现出她对女性生存处境和历史命运的关注。
关键词:张爱玲 父权 夫权 女性命运 
一场女性救赎失落的悲剧——张洁小说女性形象论析被引量:6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5年第2期127-129,共3页李海燕 
张洁小说中塑造了两种女性形象 :母性的牺牲 ;负重的长女。这两种人物形象体现出女性自我认同感与女性困惑的缠绕 。
关键词:张洁 女性命运 母性牺牲 负重长女 
文化诗学视界中的京派和海派文学
《理论学刊》2005年第2期120-122,共3页李海燕 
文化诗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体现的是一种新历史观,强调的是审美阐释和文化阐释的辩证综合。文化诗学方法的出现为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的研究提供了特殊性和可能性。本文即尝试运用这一方法对京派和海派文字给以新的观照和解读。
关键词:文化诗学 京派 海派 审美 文化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兼论陈染的小说
《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李海燕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是相互塑造的关系 ,现代性在塑造着自我认同新机制的出现 ,同时自我认同也塑造着现代性制度本身。在当代女作家陈染的私人化小说中 ,反映了2
关键词:现代性 自我认同 陈染 小说 人性 主体文化 
鲁迅小说世界的诗学品格被引量:2
《山东电大学报》2002年第4期42-43,46,共3页李海燕 任典云 
从诗学的角度重新探讨鲁迅的小说。鲁迅小说的诗学品格主要体现在意念化的诗学思维 ,回忆的诗学机制 ,象征的诗性话语 。
关键词:鲁迅 小说 诗学品格 意念 象征 第一人称 诗学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