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亮

作品数:22被引量:10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梯田村落文化景观聚落村落文化地理环境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建筑史》《南方建筑》《风景园林》《北京规划建设》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哈尼族典型聚落的民居分布格局及其演变机理——以云南省元阳县全福庄中寨为例被引量:8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1年第5期44-50,57,共8页邱应美 角媛梅 杨宇亮 李亚 李宏 赵冬梅 刘澄静 张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61115)。
利用GIS技术分析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遗产核心区的元阳县全福庄中寨1960年开始建寨以来民居分布格局的演变过程,探讨关键因子对民居分布格局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民居演变经历了建寨(1960—1963年)、迁入(1964—1975年)、慢速扩展(...
关键词:哈尼族民居 分布格局 关键因子 演变机理 全福庄中寨 元阳县 
文化景观遗产视野下典型梯田聚落景观对比——以多依树下寨和巴塔德村为例
《住区》2020年第6期111-117,共7页张新梅 杨宇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68068);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红河州元江南岸村落人居环境的时空特征研究”(01300205020503132)的资助。
梯田聚落景观是人地互动的结果,属于典型的文化景观遗产。针对当前梯田聚落景观的关注焦点多局限在聚落空间的现状,本文以同属文化景观遗产的中国哈尼梯田与菲律宾伊富高梯田的典型样本——多依树下寨与巴塔德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文化景...
关键词:文化景观 世界遗产 梯田聚落景观 多依树下寨 巴塔德村 
流域视野下梯田聚落的人居环境空间特征——以元江流域为例被引量:4
《风景园林》2019年第12期34-40,共7页刘阳 杨宇亮 角媛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761115,51668068)~~
针对村落人居环境研究过于注重村落本体的现状,以GIS的技术方法结合实地调研,选取梯田聚落所处的元江流域及典型样本大瓦遮河子流域为研究范围,探讨流域视野下人居环境空间的宏观与微观特征。结论如下:1)哀牢山区的崎岖山脉与密集水系...
关键词:风景园林 流域视野 梯田聚落 人居环境 元江流域 空间特征 大瓦遮河 
水系影响下的红河哈尼梯田聚落空间特征及其“在地性”传统营建系统转译被引量:7
《住区》2019年第5期24-33,共10页罗丹 程海帆 杨宇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当代民族地区传统乡村聚落空间适应性重构研究”(51608240)和“澜沧江流域中段村落人居环境的时空特征”(51668068)的资助
红河哈尼梯田区由于气候的垂直性衍生了聚落分布的立体性,本文以水系为线索,以整体性为原则,根据聚落空间特征的各个方面,分割出与水关系不同的三种类型聚落:亲水型聚落、少水型聚落及缺水型聚落。从聚落的空间特征、平面形态、建筑特...
关键词:住区 水系 红河哈尼梯田聚落 空间特征 传统营建系统 
传统聚落对垂直地带性的空间适应策略——以傈僳族的立体人居模式为例被引量:5
《住区》2019年第5期34-40,共7页袁晓蝶 杨宇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澜沧江流域中段村落人居环境的时空特征”(51668068)”的资助
本文以"主位"空间视角,从垂直地带性对生计方式的限定为切入点,以傈僳族聚落的立体人居模式为例,选取典型聚落同乐村,探讨立体人居模式对傈僳族聚落、民居空间特征的影响及其成因。基本结论如下:垂直地带性通过生计方式为中介深刻影响...
关键词:住区 传统聚落 垂直地带性 生计方式 立体人居 傈僳族 同乐村 
藏彝走廊区天主教堂的地域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以澜沧江流域中段为例
《住区》2019年第4期105-113,共9页成垚 杨宇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澜沧江流域中段村落人居环境的时空特征,项目批准号51668068)
藏彝走廊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在澜沧江流域中段形成“边缘”与“中心”叠置的多元文化特质,是外来天主教堂得以留存的土壤,又是塑造教堂地域特征的结构性力量。本文对小维西、茨中、盐井三所天主教堂的对比研究表明,这些教堂既保障了宗...
关键词:藏彝走廊 澜沧江流域 天主教堂 地域特征 形成机制 
空间与机制:元阳县多民族稻作聚落的垂直分异现象对比被引量:6
《住区》2019年第2期116-125,共10页何杨 杨宇亮 角媛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哈尼梯田遗产区聚落景观快速变化机制与景区化过程及保护"(41761115);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红河州元江南岸村落入居环境的时空特征研究(01300205020503132)"的资助
在垂直分异性显著的环境中,以高程为主要指针的地理环境对人文现象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以元阳县的傣、彝、哈尼三个稻作民族的聚落为研究对象,将民族聚落霣于聚落地理的视野下考察其根源,采用全体行政村为大样本与代表性自然村为典型...
关键词:垂直分异 稻作聚落 多民族 梯田 元阳 
藏族聚落“人神共生”空间的成因与模式特征被引量:7
《住区》2018年第6期136-142,共7页袁晓蝶 杨宇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澜沧江流域中段村落人居环境的时空特征,项目批准号51668068)
本文针对藏族聚落中普遍存在的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相伴的空间现象,阐明了"人神共生"的概念,分析其成因,归纳出"人神共生"现象的不同空间模式特征。本文结论有三点:源自人性底层的精神需求是产生"人神共生"现象的内部因素;青藏高原严苛...
关键词:藏族聚落 人神共生 空间特征 藏传佛教 村落 
元江南岸多尺度多民族聚落的空间特征研究被引量:10
《南方建筑》2017年第1期34-39,共6页杨宇亮 罗德胤 孙娜 
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红河州元江南岸村落人居环境的时空特征研究;项目编号:01300205020503132;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课题:梯田环境下之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州元江南岸村寨为例;项目编号:20121088018
元江南岸四县是哈尼、彝、傣、苗、瑶、壮、汉等民族的聚集地,文章在不同尺度下,分别以自然村、行政村、典型个案为研究对象,以GIS的技术方法结合田野调查,探讨多民族聚落的空间特征。主要结论为:多民族聚落在宏观层面具有沿水平方向的...
关键词:元江 多尺度 多民族 聚落 梯田 
当自然禀赋遇见历史机缘--茨中村的建筑人类学考察被引量:3
《住区》2016年第5期29-35,共7页杨宇亮 吴艳 党安荣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滇西北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模式研究(20110002110096);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基于GIS的云南藏族村落文化景观演变机制与响应特征研究(2013Y434)
茨中村的形成以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基础,更得益于文化交流中的丰富过程。在宏大的区域视野中,茨中是滇西北文化多样性的一个微观代表。以建筑人类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就能发掘出隐含其中"存在而持续"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建筑人类学 茨中 文化多样性 文化交流 流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