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丹武

作品数:11被引量:7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史写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阶级性阶级启蒙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学术》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空间转向中的“时间”与“空间”
《学术评论》2012年第6期7-9,共3页毛丹武 
福建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文艺学的空间转向与理论创新"(2011A014)
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之中,'空间'已经居于人文社会科学场最炙手可热的中心,成为花样翻新喧嚣不已的学院政治与沉浸在对资本不可自拔的怨恨之中的左翼激进政治最为着魔的概念。与这个世纪的其他时候一样,学院精英们又一次声称了某种'转...
关键词:空间 时间 场所 位置 第三空间 
五四:记忆与遗忘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59-60,共2页毛丹武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90年来,"五四"被各式各样的社会力量赋予了各式各样的含义,人们对"五四"的记忆也从最初的激情洋溢变为引领人们社会行动的主导意识。从文学的角度切入"五四",必然涉及新文化运动、左翼文化运动和现代知识分子...
关键词:五四 遗忘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记忆 节日庆典 社会生活 控制技术 话语方式 
海峡两岸媒介的现代性
《东南学术》2008年第4期49-52,共4页毛丹武 
媒介与社会为人活动之产物,在讨论媒介与社会、媒介与社会中人的关系时,就无法避免将其置于中国现代性的宏大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海峡两岸媒介无疑都是这个进程的一部分。本文考察了媒介与现代经验的形成、媒体与社会记忆、媒介与消费...
关键词:媒介 媒体 大陆 台湾地区 现代性 消费主义 公民社会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下)被引量:6
《开放时代》2006年第2期5-37,共33页甘阳 邓正来 汪晖 杨立华 舒炜 罗岗 耿传明 赵晓力 彭国翔 谢茂松 张志强 毛丹武 
关键词:中国思想史 中国思想文化 当代语境 现代 道德评价 研究中心 香港大学 学术变迁 总体状况 价值观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的话语谱系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65-69,共5页毛丹武 
从现代性理论的角度,对在20世纪中国历史语境中的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之间的某些核心观念进行分析,可以把文学史写作的概念和框架放在现代性的历史图景中判断其意义。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史 革命 现代性 
须一瓜小说简论被引量:10
《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第3期110-116,共7页毛丹武 
关键词:须一瓜 小说 文学评论 《雨把烟打湿了》 
互联网、传播民主化与文化演进被引量:2
《东南学术》2002年第3期36-38,共3页毛丹武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 ,一方面极大地扩展了传播的大众参与和传播的民主化 ,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参与爆炸从而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如何处理好这一对矛盾 ,对一个国家的政府 ,尤其是后发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
关键词:大众传播 互联网 规则 秩序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现代性反思》(硕士学位论文)
《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第2期87-88,共2页毛丹武 
关键词:现代性反思 硕士学位论文 文学史研究 九十年代 民族国家 中国现代性 现实语境 张力中 近三 西方语境 
文学史写作:诗学还是文化学
《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14-15,共2页毛丹武 
文化诗学已经成为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思路。因此,有必要对于文化诗学中诗学与文化学的关系、文学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文化诗学 文学史写作 为文 文学史研究 文化学 艺术价值 文化价值 
中国当代文学史史学观念笔谈被引量:47
《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5-7,共3页李杨 昌切 孙绍振 南帆 徐岱 郑家建 毛丹武 
关键词:中国 当代文学 文学史 史学观念 “十七年文学” “文革文学” “新时期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