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超

作品数:13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保山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英美文学伍尔夫智慧城市多媒体网络任务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文学教育》《林区教学》《北方文学(中)》更多>>
所获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道家死亡哲学视阈下的伍尔夫小说创作
《文学教育》2018年第19期56-57,共2页熊志超 
保山学院2017年度校级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道家哲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7BY008
死亡几乎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每一部小说的主题,她的小说中往往充斥着对死亡的恐惧,死亡的感伤,当然也有对生与死的思考。道家哲学中"出生入死"、"方死方生"的生死观,与伍尔夫的死亡思考有着共通之处。在伍尔夫的作品中,人物往往死而不亡...
关键词:道家 死亡哲学 伍尔夫 
“阴阳和谐”在伍尔夫笔下“双性同体”人物身上的融合性研究
《芒种(下半月)》2018年第5期108-109,共2页王东花 熊志超 
保山学院2017年度校级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道家哲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7BY008
著名意识流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总是充满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她的人物设定也有其独特的意义。她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就两性的平衡问题做了探讨。作为女性主义者,她的作品中着力刻画着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角色——拉姆齐先生,...
关键词:“双性同体” “阴阳和谐” 伍尔夫 
多丽丝·莱辛太空小说《三四五区间的联姻》的生态思想解读
《新余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60-62,共3页熊志超 张建春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丽丝.莱辛主要作品的生态思想研究"(QN2016040)
英国知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展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她的作品因涉及主题广泛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她的太空小说更是创造性地加入了后殖民主义、空间批评、生态批评等元素。她的太空小说代表作《三四五区间的联姻》集中体现了她的生...
关键词:莱辛 《三四五区间的联姻》 太空小说 生态思想 
滇西抗战题材纪录片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
《青年时代》2017年第32期166-167,共2页熊志超 
本论文所属课题项目:保山学院2017年度党建课题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滇西题材影视作品推进云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项目
滇西抗战是抗日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役,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应该融入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现今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还有很多问题,并没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滇西抗战题材的纪录片通过声像...
关键词:滇西抗战 大学生 爱国主义 
伍尔夫的生命体验创作在《到灯塔去》中的运用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10期97-98,共2页熊志超 
对生命体验创作的研究,是对女作家的创作方式的另一种新的解读。不同于生活经历,生命体验指的是作家的精神潜沉,是深层的体验。生命体验创作往往更能表达作家内心深处的特质。作为非常杰出的意识流女作家,伍尔夫对爱情生命体验,性的生...
关键词:生命体验 创作 《到灯塔去》 伍尔夫 
多媒体网络下以“任务型”为基础的英美文学评价方式建构被引量:1
《林区教学》2016年第9期45-46,共2页熊志超 张春晖 
保山学院校级重点课题基金项目成果“TRAVE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建构与实践研究”(14BZ001)
通过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综合性地方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构建的探索,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英美文学教学评价体系。在广泛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英美文学课堂,出现一些新问题,如基于"任务型"教学的六个特征更新原有评价...
关键词:任务型 多媒体网络 评价方式 英美文学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以保山学院为例
《北方文学(中)》2016年第8期155-155,共1页邱志华 熊志超 
2014年保山学院校级重点课题《TRAVE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建构与运用研究》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BZ001
由于学生受社会环境和学生学业水平较低的影响,并存在急功近利、浮躁、避难就易等心理的现象,导致学生在英美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给文学课程的教学带来巨大挑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影响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和学...
关键词:英美文学 课堂 教学效率 对策 
TRAVE教学新模式在英美文学中的运用——基于以“教学实效性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10期46-47,共2页熊志超 赵云梅 
保山学院校级重点课题"TRAVE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建构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4BZ001)
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综合性地方院校中,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和构建,来确立一种适合地方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新模式。本文将以保山学院为例,经过几年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TRAVE教学新模式在本校的英...
关键词:TRAVE 教学新模式 地方高校 英美文学 
乔叟情诗解读的"审美三阶段"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343-343,共1页熊志超 张建春 
运用中世纪意大利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美学理论中的"美与善",以及他的审美的三阶段来解读英国诗歌之父—杰弗里·乔叟的一首伟大的情诗《女性的尊严》。诗歌从对一位美丽的少女的爱慕开始,诗人不断的在三个审美阶...
关键词:阿奎那 美学 欣赏 尊严 
解读《一小时的故事》中的“知道”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年第3期39-39,共1页熊志超 
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中“知道”一词进行分析,来透视本篇小说的主题。权威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做出看似合理的解释,而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所以“知道”这个词在文中有很强烈的讽刺意...
关键词:一小时的故事 知道 反讽 哲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