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怡

作品数:7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脚色元杂剧参军戏角色类型女性角色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南大戏剧论丛》《戏曲研究》《戏剧艺术》《文化遗产》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温故知新——中国古典戏曲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南大戏剧论丛》2019年第2期203-213,共11页范德怡 
2019年4月19日—21日,由南京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温故知新——中国古典戏曲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中...
关键词:中国古典戏曲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戏曲传播 博士生 《桃花扇》 《雨村曲话》 戏曲剧本 博士后 樵史通俗演义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综述 
搽旦:从女性角色类型符号到扮演女性角色的净类脚色被引量:2
《厦大中文学报》2018年第1期56-65,共10页范德怡 
明本元杂剧中出现了搽旦,一般多认为搽旦属于旦类脚色。但这种观点可能是受到了《元曲选》的影响。我们应该区别看待不同版本的元杂剧中的搽旦。在《元曲选》之前的其他明本元杂剧中,搽旦只是用来表示某种女性角色类型,经过臧懋循的改定...
关键词:元杂剧 搽旦 脚色 角色类型 性别符号 
从《张协状元》看早期丑脚的表演手段和风格被引量:1
《戏曲艺术》2018年第2期54-58,共5页范德怡 
《张协状元》中出现了现存南戏剧本中最早的丑脚,该剧中的丑脚一共扮演了九个性别、性格、职业、身份各不相同的角色,但每个角色都在丑的塑造下成为类型独立、性格突出的角色。从《张协状元》来看,早期南戏中的丑脚非常善于利用外貌、...
关键词:《张协状元》 丑脚 表演手段 表演风格 
唐代参军戏未更名原因考
《戏曲研究》2018年第1期109-123,共15页范德怡 
参军戏是唐代重要的演剧形式,其发展历程可谓贯通全唐。在唐代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参军戏的发展经历了种种变化,表演形态也几经变换,甚至在中晚唐以后出现了一种重要的角色类型苍鹘,但是参军戏的命名却从未发生任何变化。本文探讨参军...
关键词:参军戏 更名原因 唐代 演剧形式 发展历史 发展经历 表演形态 变与不变 
脚色:官员职司、履历与民间常用语
《戏剧艺术》2017年第4期80-88,共9页范德怡 
脚色一词最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脚色是指某种具体的职司,后用于指记载官员过往职位信息的档案,与官员考核密切相关。一直到明代中期以前,脚色都是用来指官员履历或记载官员个人信息的文书。明代中后期以后,民间大量使用脚色一...
关键词:  脚色 履历 根脚 
参军戏起源与得名旧说辨误
《戏曲研究》2017年第1期111-124,共14页范德怡 
参军戏的起源和得名等问题,向来是困扰治戏曲史者的难解之谜。大体而言,在参军戏之体与参军戏之名始于何时这个问题上,一部分研究者持参军戏之体及名均源于东汉石耽的观点,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参军戏之体源于东汉石耽,参军戏之名源...
关键词:参军戏 得名 起源 辨误 研究者 戏曲史 东汉 
元杂剧的版本差异与脚色研究被引量:1
《文化遗产》2017年第1期97-104,共8页范德怡 
明末出现了最早的研究元杂剧脚色的相关论述,当时元刊本为私家收藏,不为人所知,研究者只能以明代的刊、抄本为剧本依据。上世纪初,元刊本从私家收藏转为公开传播,但元杂剧的脚色研究者仍未认识到元刊本的价值。上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几...
关键词:元杂剧 脚色 脚色体制 版本 《元刊杂剧三十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