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雪莱

作品数:52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清代晚清民国曲家花部焦循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文学遗产》《社会科学论坛》《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曲选与曲唱:日本“清乐”谱所见清代常演戏曲曲目探考
《四川戏剧》2024年第11期28-33,共6页裴雪莱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戏曲选本叙录与珍稀版本集成研究”(项目编号:23&ZD283);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清代至民国江南曲社研究”(项目编号:17CB1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日本“清乐”谱收录中国清代常演的部分戏曲曲目,这些曲目来源广泛,艺术特征鲜明,具有曲本曲选与曲谱曲唱的的双重功能,东传日本后音乐属性逐渐超过文学属性。曲唱脉络清晰,传承久远,既是中国戏曲知识的集中传播,也是日本文化娱乐市场...
关键词:日本“清乐”谱 清代戏曲 曲选 曲唱 戏曲传播 
论晚清江南职业昆班的生存困境与振兴方略
《中华戏曲》2024年第2期172-190,共19页裴雪莱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专项课题子课题“浙江戏曲声腔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3YJRC09ZD-2YB);中国博士后第62批面上资助项目“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研究”(项目编号:2017M621905)
晚清江南职业昆班面临诸腔竞起、战乱冲击、改组解散和禁演禁令等诸多困境,力图通过表演技艺的打造与传承、戏班运作的市场化、丰富演剧的舞台表现方式,以及争取官府支持等系列振兴方略赢得生存空间。这些振兴方略一定程度提高了昆班的...
关键词:晚清 江南 职业昆班 生存困境 振兴方略 
从江南到岭南:上海女曲家殷菊侬生平与曲唱钩沉
《戏曲研究》2024年第2期239-255,共17页裴雪莱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专项课题子课题“浙江戏曲声腔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3YJR09ZD—2YB);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青年项目“清代至民国时期江南曲社研究”(项目编号:17CB181)阶段性成果。
女曲家殷菊侬曾活跃于民国时期的上海曲坛,迁居香港地区后,遂将江南昆曲正宗南传,体现了晚清民国以来江南昆曲唱演传播与传承的生态景观。之所以关注女曲家殷菊侬,原因有三:第一,就昆曲技艺传承来说,殷菊侬曲唱传承渊源深厚。上海时期,...
关键词:俞粟庐 俞振飞 表演技艺 传播与传承 张传芳 俞派 晚清民国 清中期 
曲唱与传承:“俞家曲唱”的理论贡献论
《中华艺术论丛》2023年第1期275-288,共14页裴雪莱 
“俞家曲唱”是指俞粟庐和俞振飞父子昆曲曲唱技艺的方法、方式、特征和理念,其形成、发展和传承的脉络清晰可见。“俞家曲唱”的地位和影响,除了精湛的曲唱技艺,还与不断建构和完善的理论贡献有关。具体包括曲谱的整理和编订、曲学论...
关键词:曲唱与传承 “俞家曲唱” 理论贡献 
清中晚期江南十番与南北戏曲曲艺环流考论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3年第2期60-66,共7页裴雪莱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清代至民国江南曲社研究”(项目编号:17CB181);国家社科艺术类重大项目“中国戏曲班社通史”(项目编号:21ZD12)。
清中晚期是全国戏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发生深刻转变的重要时期。兴起于民间、晚明已趋活跃的江南十番得到明清文人诸多描述,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且与戏剧演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江南十番从演出人才、演出曲目到伎艺传承等诸多方面与北...
关键词:清中晚期 江南 十番 南北 戏曲曲艺 环流 考论 
论晚清民国时期江南曲社之“曲唱”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36-43,共8页裴雪莱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清代至民国江南曲社”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CB181);中国博士后第62批面上资助项目“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M621905)。
晚清民国时期江南曲社蔚然兴起的关键性环节在于曲社曲唱的充分展开和不断完善。曲社曲唱成为凝聚成员、展示技艺、切磋交流和扩大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关键性环节,既有明清以来清标高雅的文人清唱,也有哄传流俗的梨园剧唱,且能兼收二者而...
关键词:晚清民国 江南曲社 曲唱 
苏州昆剧传习所之创办及若干问题考辨
《戏曲研究》2022年第4期341-359,共19页裴雪莱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清代至民国江南曲社研究”(项目编号:17CB181)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班社通史”(项目编号:21ZD12)阶段性成果。
1921年8月,苏州昆剧传习所的创立在昆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它不仅是传字辈艺术生命的绽放起点,更是古老昆剧艰难转型、劫后重生的命脉所在。令人诧异的是,关于传习所创立人员始终存在争论和分歧。从2006年《苏州昆剧传习所...
关键词:昆剧传习所 纪念集 发展史 苏州 
晚清民国时期江南职业昆班与曲社之关系述考
《戏曲艺术》2022年第2期74-81,共8页裴雪莱 
国家社科艺术类青年项目“清代至民国江南曲社研究”(项目编号:17CB181)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艺术类重大项目“中国戏曲班社通史”(项目编号:21ZD12)阶段性成果。
晚清民国时期江南职业昆班陷入人才凋零、市场流失之际,却因与已趋成熟的昆曲曲社形成交互密织的关系而迎来转机,具体表现为师资交互、技艺交流、唱演互助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其关键在于曲社曲家与戏班伶人之间的身份转换。曲社一度...
关键词:晚清民国 江南 职业昆班 曲社 
晚清民国江南曲社曲家与昆剧传习所关系考论被引量:1
《戏剧艺术》2022年第2期121-130,共10页裴雪莱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清代至民国江南曲社”(17CB181);中国博士后第62批面上资助项目“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研究”(2017M621905)阶段性成果。
晚清民国时期江南曲社曲家与昆剧传习所共同构筑江南昆曲生态共同体,呈现互生共荣之势。江南曲社曲家对传习所的生存发展倾注心力,他们通过技艺传授、策划宣传、参与串演、心灵呵护和文化理论提升等诸多方面,对传习所发挥巨大作用。而...
关键词:晚清民国 江南 曲社曲家 昆剧传习所 关系考论 
清中期“花雅之争”视域下的戏曲演员地理来源——以北京、扬州等地文人笔记为中心被引量:2
《戏曲艺术》2021年第2期61-66,82,共7页裴雪莱 
国家社科艺术类青年项目“清代至民国江南曲社研究”(项目编号17CB181)阶段性成果;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2批面上资助项目“清代江南职业昆班研究”(项目编号2017M621905)阶段性成果。
清中期的花雅之争延续数朝之久,地域范围南北皆有,是中国戏剧演出史的重要分水岭。彼时南北戏剧中心城市北京与扬州等地文人笔记所录戏曲演员的地理来源彰显不同区域声腔剧种的人才结构和发展态势,是解读"花雅之争"的独特路径。通过对...
关键词:清中期 花雅之争 戏曲演员 地理来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