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云

作品数:28被引量:6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近代史研究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台湾历史研究》《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唯物史观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路向(1949—1966)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0期82-84,共3页赵庆云 
1949-1966年间的史学研究对当代中国史学有相当深远的影响,是当今史学重要的学术传统,也是建设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重要的学术资源之一。伴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克思主义史学居于主导地位,唯物史观以其科学理论、逻辑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近代史研究 中国历史学 当代中国史学 逻辑力量 学术资源 史学研究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路向(1949—1966)
《求索》2024年第4期107-113,共7页赵庆云 
中国历史研究院兰台青年学者项目“中国近代史叙事体系的形成与嬗变研究”(项目编号:LTQN2021LX605)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1966年间,中国近代史学科获得政治与学术的双重动力,其学科地位得以大幅跃升。研究者衷心服膺唯物史观的基本理念,重视劳动民众的理念被大多数历史研究者内化为不言自明的共识,史学研究因而眼光下移,撰写“劳动人民...
关键词:唯物史观 1949-1966年 中国近代史研究 
范文澜、郭廷以与两岸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拓被引量:1
《台湾历史研究》2023年第4期67-76,共10页赵庆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1@WTC001);中国历史研究院兰台青年学者计划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从人际交往来看,范文澜与郭廷以并无交集;但从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历程来看,两人却多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此新兴史学领域的开拓者,不仅都撰有中国近代史通论性著作,引领学术风气,在学界影响深广;且分别在海峡两岸擘画创建近代史研究机构...
关键词:范文澜 郭廷以 两岸关系 中国近代史 
略论朱谦之的史学理论建构被引量:1
《史学史研究》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赵庆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1@WTC001);中国历史研究院“兰台青年学者计划”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朱谦之在史学理论、历史哲学方面著述颇丰,多有建树,在移植、整合西方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生机主义史观有完全的理论体系,自成一家之言。他虽然强调史学研究中“心智因素重于物质因素”,似与唯物史观针锋相对,但细究起来,他的史学理论建构...
关键词:朱谦之 生机主义史观 唯物史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讨论及反思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6期217-217,共1页赵庆云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概括,是将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创造,它主导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理论架构。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对此概念的讨论附着于中国近代史分期讨论之...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形态 理论争鸣 社会形态理论 改革开放后 理论架构 核心要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讨论及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2期76-77,共2页赵庆云 
作为解释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范式,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历史的基本向度,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话语体系的话语之源,也是中西历史比较、中外会通研究的重要理论平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社会形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 社会形态理论 中国社会形态 理论平台 话语体系 基本向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讨论及反思被引量:8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66-76,158,共12页赵庆云 
中国历史研究院“兰台青年学者计划”项目“中国近代史叙事体系、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嬗变研究”(LTQN2021LX605)阶段性成果。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概括,是将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创造,它主导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理论架构。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对此概念的讨论附着于中国近代史分期讨论之...
关键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克思主义史学 话语体系 
刘大年与中日史学交流被引量:2
《北方论丛》2022年第5期19-27,共9页赵庆云 
中国历史研究院“兰台青年学者计划”资助。
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多次赴日进行学术访问和讲学,与不少日本史家有深厚的学术交谊,改革开放后倾力推动中日史学交流砥砺,不仅促进了中国史学的多元取法与繁荣发展,也着眼于化解历史恩怨的现实关怀,进而为中日友好奠定了坚实基...
关键词:刘大年 中日 史学交流 
1950年代范文澜与尚钺学术论争再析被引量:1
《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150-160,共11页赵庆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1@WTC001)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历史研究院“兰台青年学者计划”项目资助。
范文澜、尚钺均为颇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史家,两人1950年代的学术分歧与论争,影响甚广。回到彼时语境,深入梳理考察这一学术争论,可以看到其中既有学者的个性意气,也有彼此的学术自信与著作争胜,更牵涉到中国史学与苏联史学、史学与政治...
关键词:范文澜 尚钺 学术论争 魏晋封建论 
阶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史学被引量:3
《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12-19,共8页赵庆云 
中国历史研究院“兰台青年学者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一20世纪以来,阶级理论对现实社会政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在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与解释中居于支配地位,相当程度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面貌。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马恩的阶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 唯物史观 阶级 基本面貌 支配地位 组成部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