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美林

作品数:8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工科大学生理工科思想文化背景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好家长》《亚太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途径的思想文化背景
《好家长(创新教育)》2017年第14期0017-0017,共1页邓美林 
本文为重庆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 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14020011。
本文从思想文化背景的角度,讨论了理工科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进而探讨了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 教育新途径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理想信念教育不是理工 科大学教育的低目标而是高目标,是精神文化的内涵延伸。
关键词:理工科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途径的思想文化背景
《好家长》2017年第72期17-17,共1页邓美林 
重庆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14020011
本文从思想文化背景的角度,讨论了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进而探讨了理工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途径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理想信念教育不是理工科大学教育的低目标而是高目标,是精神文化的内涵延伸。
关键词:理工科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浅析大学生“话语共同体”
《亚太教育》2015年第14期188-188,共1页邓美林 戴倩 尹晓晴 
2014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创新团队共享心理模型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4SKS44)的研究成果;2012年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创新团队共享心理模型构建研究"(项目编号:Yjg123009)研究成果
作为一个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环境和知识背景的群体,大学生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拥有许多通用的话语模式。大学生所拥有的特殊话语模式要比小学和中学时代的学生丰富很多,也带有很大的典型性,这些话语模式不仅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 话语 共同体 
高校学生创新团队共享心理模型构建的必要性
《亚太教育》2015年第6期215-215,共1页邓美林 戴倩 尹晓晴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研究生创新团队共享心理模型构建>(项目编号:Yjg123009);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大学生创新团队共享心理模型构建>(项目编号:14SKS44)成果之一
大学生创新团队共享心理模型这一观念应当说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尽管这一概念在发达国家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这是社会和文化发展在新的时代提出的新理念。本文从当下的时代背景入手,论证了大学生团队能力既是当下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
关键词:高校学生 创新团队 必要性 
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维度
《时代教育》2014年第7期31-31,共1页邓美林 苏洁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适应教育机制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
农村生源大学生是普通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在高中阶段拥有的教育资源和氛围相对匮乏,他们在大学阶段也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保持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农村生源 大学生 基本生活教育 精神生活教育 理想教育 
转型时期大学生社会认知问题初探
《才智》2013年第9期42-42,共1页邓美林 尹晓晴 
重庆交通大学思政专项课题"转型时期大学生社会心态的预警及调试"的研究成果
大学生怎样进行自我定位与大学生如何看待这个社会密不可分,转型时期的社会复杂多变,试着引导大学生如何看待富人和知识分子可能是一个认识社会的契机,本文从这个角度分析并提出问题,尝试找到开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窗户。
关键词:转型时期 大学生 社会认知 
浅析当代大学精神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年第6期261-261,共1页邓美林 
重庆市2011年度"十二五"规划教育评估专项课题<重庆市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批号:2011-PG-009)的阶段性成果
对大学精神进行严格定义是不恰当的,从大学精神可能具有的三个维度来讨论这一话题可能更加可靠,也可能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思考和探索,这三个维度是:面对问题的开放态度、追求知识的精神和对美好的向往。从这三个维度,希求不断接近大学精...
关键词:大学精神 开放态度 追求知识 向往美好 
论高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培养健全的人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2年第5期127-127,共1页邓美林 
人不是一出生就具有"人"的属性,很多属性是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了让个体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明确正确的方向,高校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健全的人,这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从人的基本属性出发,就作为个体的人而言,论证高校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个体  语言 思想 高校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