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林斌

作品数:17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人鬼《三国志通俗演义》杂剧斗智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明清小说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简淡悠远的江南乡村小夜曲——读赵师秀《约客》
《辽河》2016年第1期157-158,共2页钟林斌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首收入《千家诗》的绝句,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百读不厌。没有生字和典故,读来朗朗上口,兴味盎然。可是要说出它的妙处,却并不容易。
关键词:赵师秀 约客 千家诗 细雨蒙蒙 兴味盎然 浙江温州 江西诗派 日锻月炼 山水田园 气象环境 
填补我国题画诗研究空白的力作——试评刘继才著《中国题画诗发展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159-160,共2页钟林斌 
题画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园圃中的奇葩,它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共生物,伴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繁荣而发展繁荣。狭义的题画诗是指题写在画幅上的诗,因之它又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诗、画、书法处于同一个物质载体,便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由于我...
关键词:题画诗 发展史 中国 力作 绘画艺术 书法艺术 古典诗歌 物质载体 
“襄阳会”故事的演化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艺术超越被引量: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66-73,共8页钟林斌 
本文在揭示"襄阳会"故事的史实依据,梳理故事传承积累的过程之后,对元杂剧、元平话作品中的"襄阳会"故事作了比较分析,进而论证《三国志通俗演义》对这一传统故事的继承与超越,说明这部长篇小说虽然是"世代累积型"的,但它的写定者罗贯...
关键词:襄阳会 《三国志通俗演义》 创新 
试论《三国演义》最后十六回的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6-10,共5页钟林斌 
本文讨论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末三卷书(相当于毛本最后16回书)对三国归于一统这一历史趋势所揭示的艺术深度,以及罗贯中对这一历史趋势的认识。
关键词:《三国演义》 最后16回 价值 
阅读经典的快乐
《课外语文》2007年第10期1-3,共3页钟林斌 
清晨,每当我在社区幼儿园门前的小径漫步,就有银铃般清脆的读书声穿过杜鹃花掩映的栅栏,吸引我驻足倾听。"锄禾日当午。
关键词:阅读经典 快乐 杜鹃花 幼儿园 民族精神 审美愉悦 社区 人生历程 心灵 苏轼 
论“连环计”故事在戏曲小说中的演化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7-23,共7页钟林斌 
本文在介绍“连环计”故事的史实依据的基础上,着重讨论这个故事在小说戏曲创作中的传承与演化,以及这些作品在审美趣味和对历史人物评价尺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其与传统思想文化的联系,也有所涉及。
关键词:连环计 戏曲 小说 
粤东北茶亭文化被引量:2
《寻根》2006年第5期54-56,共3页钟林斌 
关键词:东北地区 茶具文化 砖瓦结构 交通工具 免费供应 体力消耗 
论唐传奇中的人鬼之恋小说被引量:3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95-103,共9页钟林斌 
唐传奇中人鬼之恋题材的开发有一个从模仿六朝志怪到独立创造的过程;将志怪的荒诞审美情趣与传奇的细腻笔法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的刻画,从而使唐代人鬼之恋小说具有了新的艺术品质;而这种小说艺术的成长,又与道教精神的影响分不开。
关键词:唐传奇 人鬼之恋 艺术品质 道教精神 
“青绶”非“绿绶”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6期49-49,共1页钟林斌 
关键词:中二千石 琵琶记 诸侯王 《汉书》 蔡伯喈 平昌县 丞相 执金吾 银印 不同等级 
论元杂剧《萨真人夜断碧桃花》——兼谈小说戏曲中人鬼之恋情节的演变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59-64,共6页钟林斌 
本文着力论述剧中女子夭亡为“鬼”以及由“鬼”复活为人这一系列荒诞情节之思想内涵 ,以及这些荒诞情节在小说戏曲中的演变。通过比较分析认为 ,在人鬼之恋题材的小说戏曲中 ,存在着维护礼教与崇向情欲这二种倾向的交错。杂剧《碧桃花...
关键词:碧桃花 杂剧 人鬼之恋 情节 演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