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必修

作品数:18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英文谐振腔宇宙模型波粒二象性表面能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贵州科学》《量子电子学报》《工具技术》《物理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物基因突变的熵增加与癌症关系的探讨
《贵州科学》2019年第6期8-14,共7页陶必修 
研究了熵增加原理与生物基因突变及癌症的内在联系,提出了生命是起源于太阳光子第一推动的想法及其相应的癌症新防治思路,这也是基于科学的食物分级,且符合中医大医治未病的思想,有利于有关慢性病和癌症防治知识普及。熵增加原理导致了...
关键词:熵增加原理 基因突变 食物分级 熵力 生命有序因子 
线粒体质子泵的共振模型被引量:1
《贵州科学》2018年第1期86-91,共6页陶必修 
用Dirac方程证明:一维运动电子速度比一般三维电子速度快。嵌入内膜的蛋白质分子和内膜中的辅酶Q10等诸多长链分子构成了二维晶格和一维电子传递链,使电子传递过程蛋白质分子的氧化还原反应高效和快捷。释放的能量转变为晶格振动能和红...
关键词:线粒体内膜 二维蛋白晶格结构 红外光子和声子 三者共振 质子泵 
主导人体健康的序参量被引量:1
《贵州科学》2015年第4期26-29,共4页陶必修 
生物系统最惊人的特点之一是各部分之间的高度协调,要实现这种高效协调,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即时交换信息和能量才可能实现。信息和能量是生命得以存在的最重要因素。人体能量包含固化的能量和气化的能量,固化者即中医所谓"血",它包含组成...
关键词:信息 “气血” 自由能 基因 神经网络 
中医主要概念的现代描述被引量:4
《贵州科学》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陶必修 
中医是灿烂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仍沿用古老和不精确的理论。本文应用现代方法对其进行描述,试图推动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可预测生化反应能否自动发生,证实自由能可推动生化...
关键词:自由能 熵产生率 米氏方程 “气血” 
中医经络和人体谐振腔被引量:6
《贵州科学》2013年第1期39-44,共6页陶必修 
从波动理论、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等现代科学的观点出发,对中医人体经络理论进行研究。建立简化人体声波谐振腔模型和电磁谐振腔模型,求出体内简正波离散谱及其波长范围。还得到有意义的结论:1)组成人体各种微粒的声振动,在体内能量传递...
关键词:人体谐振腔 表面能 波粒二象性 中医经气 
中医经络的现代理论被引量:4
《应用物理》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陶必修 
从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等现代科学的观点出发,对中医人体经络理论进行研究。建立简化人体谐振腔模型,求出体内简正波离散谱,及其波长范围:10-6m≤λ≤1m。还得到有意义的结论:1) 证明了体外波的大部份能量分布于体表,这正是经络、腧穴分...
关键词:生物电磁场 人体谐振腔 表面能 波粒二象性 中医经络 
中医经络理论的现代方法描述被引量:2
《贵州科学》2012年第6期87-89,共3页陶必修 
从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等现代科学的观点出发,对中医人体经络理论进行研究。论证在腧穴处存在接触电位差,在体表与内脏之间存在温差电动势,这2种电动势会推动带电粒子在人体内运动,由此产生非稳衡电磁场;其它如脑电、心电、肌电及各种细...
关键词:生物电磁场 人体整体谐振腔 波函数 光子数密度 
数字式光栅测长仪温度测量定标系统被引量:1
《工具技术》2007年第11期110-112,共3页孙向荣 聂思敏 陶必修 
贵州省科技厅自然科技基金资助(项目编号:黔科合J字[2005]2112)
为满足数字式光栅测长仪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的需要,为数字式光栅测长仪测温系统设计制作了一种高精度多路温度定标系统。根据热传导理论,分析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实验检测证实了该系统的实用性。该系统具有成本低、精度高、操...
关键词:数字式光栅测长仪 多路温度测量 定标系统 热传导理论 
最大可能熵原理(英文)被引量:2
《贵州科学》2007年第1期1-8,共8页陶必修 葛一凡 潘希忠 
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学基金(2005-19号);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2002-3026号)资助
定义了最大可能熵(PME)的新概念,并提出最大可能熵原理.仅对孤立的平衡系统而言PME才等于系统的熵(Sm=S),一般情况下PME总是大于系统的真实熵(Sm>S).当一个非平衡开放系统的PME不管因为甚么原因增大时,它的信息和熵就能同时增加.例如,...
关键词:非平衡开放系统 最大可能熵 信息 宇宙物质结构 
暗物质和6维宇宙模型(英文)
《贵州科学》2006年第2期16-19,共4页孙向荣 倪绍勇 陶必修 
贵州省科技基金(02-3026)
近年来,一种特殊的具有额外维空间的宇宙模型被提出,它允许所有标准模型的场在其中传播,此模型可自然地解释宇宙暗物质的存在。目前,已提出了各向同性的这类模型,难度较大的各向异性模型还未建立。本文的目的是在这方面来做一些探索性...
关键词:额外维空间 各向异性 暗物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