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丽

作品数:28被引量:12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巧女故事故事民间文学性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池州学院学报》《民族艺术》《民族文学研究》《民俗典籍文字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当代学科生产与民间文学的发展自省——基于中国学术共同体自主学科建设的分析
《文学评论》2024年第5期51-58,共8页康丽 
202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中国民间文学本土概念的体系化建构”(2024JZDZ0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检省中国学术共同体在百余年学科发展进程中自觉建构的史谱与成果,可以清晰发现,中国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常态化地呈现出附着性的特质。这种特质常被视为学科基质的固有成分,内化为学科认知中不可撼动的自然秩序,很大程度上阻滞了学科的...
关键词:民间文学 学科附着性 学科基质 共同体意识 范式革命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栏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97-97,共1页康丽 
主持人语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视角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诸多传统文化概念中被抽绎出来纳入其内部制度的工作概念。这一工作概念通过教科文组织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各缔约国共同参与的国际化运作,迅速在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概念转变 教科文组织 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清晰化 文化交流与合作 社区赋权 
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被引量:2
《民族艺术》2023年第6期43-54,共12页康丽 
2021年北京市社科基金决策咨询重点项目“京味文化的资源发掘、价值阐释及其转化研究”(21JCB009)阶段性成果。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伴随着教科文组织对性别平等的关注日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性别关切也逐渐增强。诸多缔约国实践中都呈现了同一种趋势,即文化间对话的频率增加,令固化了的性别等级在跨性别越界实践的冲...
关键词:非遗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性别平等 性别协商 女性赋权 
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重新思考钟敬文先生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的思想被引量:3
《西北民族研究》2023年第2期50-62,共13页康丽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的思想是钟敬文先生关于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思考中的重要内容。他在有关中国学派建设整体规划的论述中,不仅表达了强烈的学科自觉意识,而且运用来自民俗学家的想象力将宏观目标与微观用途联结在一起,为中国民俗学的...
关键词:中国民俗学学派 学科自觉意识 民俗学的想象力 学科共同体 范式革命 钟敬文 
研究自觉与逆向思考——关于新文科背景下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的思考被引量:2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37-39,共3页康丽 
“新文科背景下的民俗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不仅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各位同仁进行观点的互享,而且创造了一个开端,让大家可以将自己的学术研究放到学科建设的框架下,甚至超脱出学术与教育的体系,放在社会发展的框架下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文科建设 民间文学 逆向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学科建设 学术研究 独立学科 民俗学 
从“故事流”到“类型丛”:中国故事学研究的术语生产与视角转向被引量:9
《民族艺术》2020年第4期19-27,共9页康丽 
术语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现代科学意义上学科成熟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盘点中国故事学发展进程中的术语生产,能够链接学术历史的关键节点,呈现出中国故事学的研究视角从关注分类与传播路径转向深思文本与叙事传统的关联,研究范式从异质文...
关键词:中国故事学 术语体系 文本集群 类型丛 口承演述规则 
实践困境、国际经验与新文化保守主义的行动哲学——关于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被引量:23
《民俗研究》2020年第1期13-18,156,共7页康丽 
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出台与推行,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关注。这种关注不仅表现在《公约》缔约国数量的增加与各国相关实践的深入,也展现在《公约》及其相关国际文书中...
关键词: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新文化保守主义 文化多边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性别平等——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相关文书的讨论被引量:11
《民族艺术》2016年第6期48-54,共7页康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地方传说与北京精神;都市民间叙事的当代传续为生产模式研究"(14YJC751018)阶段性成果
由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起草者对性别平等的认知立场迥异,导致这份2003年出台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性文书出现了性别盲区,进而引发了性别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边缘化。这种背离于社区文化传承中多样、活跃的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性别 性别平等 性别博弈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民间文艺学经典研究范式的当代适用性思考——以形态结构与文本观念研究为例被引量: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07-114,191,共8页康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地方传说与北京精神:都市民间叙事的当代传续与生产模式研究"(14YJC751018)
形态结构研究与文本观念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民间文艺学行之有效的、且占据主导位置的经典研究范式。但是,随着学界研究视域渐向日常生活实践的方向转换,这两种经典范式的当代适用性开始成为影响学者进行方法择选的重要问题。严...
关键词:形态结构 文本观念 传统 稳定性 
柏林洪堡世界文化博物院的建立:地方历史与文化政治的磋商被引量:1
《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第4期30-43,共14页弗里德里希.冯.博泽 康丽 郝晓源 李晓宁 
近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有关柏林洪堡世界文化博物院规划的公众讨论已经成为最激烈的建筑辩论之一。这场看似有关城市建筑审美与评议的争论,真正指涉的实际上是有关正确处理德国历史与公共记忆之间关联的论争。详述与深究洪堡...
关键词:洪堡世界文化博物院 历史 民族志藏品 非欧洲文化 文化政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