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松梓

作品数:10被引量:7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主题:污油脱水效果脱水装置乳化油脱酸更多>>
发文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当代化工》《内蒙古水利》《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石油化工设计》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双电场电脱水器脱水技术研究被引量:4
《当代化工》2014年第3期317-319,323,共4页莫立源 彭松梓 崔新安 杨丽娜 
通过静态实验分析双电场电脱水工艺下温度、电场强度、组合不同电场各自停留时间对原油脱水效果的影响规律,根据静态实验结果确定不同电场的极板布置并优化各项操作条件。设计制造双电场电脱水器,在动态试验装置上对静态实验结果进行验...
关键词:油水分离 双电场 高含水 脱水效率 
高含水乳状液静电聚结脱水研究被引量:1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2年第3期1-4,共4页余秀娟 彭松梓 崔新安 许志明 
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高含水时期的到来,原油静电聚结脱水出现了电弧及短路现象,造成静电聚结脱水电流增大,甚至造成变压器跳闸、烧损,致使常规电脱水器的稳定运行出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改性Teflon绝缘材料,通过热缩工艺...
关键词:乳状液 静电聚结 复合电极 脱水效率 
微波技术对原油脱金属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1年第4期6-8,19,共4页贾景然 彭松梓 崔新安 
以北疆原油为原料油,以柠檬酸为脱金属剂,研究了微波参数对原油脱金属效果的影响及三种不同分离工艺对金属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范围内,金属脱除率随微波辐射时间延长而提高,随着辐射功率的增大金属脱除率先升高后降低;分...
关键词:微波 脱金属 脱除率 分离 
石脑油中有机氯的危害与脱除进展被引量:40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1年第2期1-3,6,共4页段永锋 彭松梓 于凤昌 崔新安 
介绍了石脑油中有机氯的来源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危害,对目前国内外石脑油中有机氯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吸附法、催化加氢法和亲核取代法等有机氯脱除技术的特点及其优缺点,并对今后开展石脑油中有机氯的脱除工艺提出了...
关键词:石脑油 有机氯腐蚀脱氯 
高酸原油溶剂脱酸前后的腐蚀性变化被引量:3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0年第2期28-30,共3页张宏飞 段永锋 彭松梓 崔新安 
通过高温动态腐蚀评价试验考察了高酸原油脱酸前后的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316 L钢对高酸原油的耐蚀性能最好,0Cr13钢和SS321钢耐蚀性能明显优于1Cr5Mo钢和20 g钢,1Cr5Mo钢和20 g钢的耐蚀性能相差不大;其中0Cr13钢和SS321钢在300℃以上...
关键词:原油 脱酸 高温 腐蚀性 
高酸原油溶剂脱酸前后酸分布研究被引量:4
《内蒙古水利》2010年第1期-,共3页彭松梓 段永锋 申明周 崔新安 
以蓬莱19-3高酸原油为原料进行溶剂脱酸,对脱酸前后原油进行了实沸点蒸馏,并对原油和各馏分进行性质分析,考察了高酸原油脱酸前后酸分布的变化规律和各馏分的脱酸效果,并对回收环烷酸进行分子量分布研究。
关键词:高酸原油 脱酸率 酸分布 
高酸原油溶剂脱酸工艺研究被引量:4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9年第6期28-30,33,共4页段永锋 彭松梓 申明周 崔新安 
文章介绍了采用一种复合溶剂分离及回收高酸原油中环烷酸的工艺技术。实验考察了溶剂组成、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剂油比对原油脱酸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脱酸工艺条件下,高酸原油的脱酸率在80%以上,酸值降到0.5mgKOH/g;另外脱...
关键词:原油 脱酸 环烷酸 复合溶剂 
高温环烷酸缓蚀剂的合成被引量:1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8年第6期14-16,共3页高广波 彭松梓 于风昌 崔新安 
以正壬醇、五硫化二磷为原料合成硫醇基硫代磷酸壬酯高温缓蚀剂并对其缓蚀性能进行评价。考察了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正壬醇与五硫化二磷原料摩尔比2∶1,反应温度180℃...
关键词:硫代磷酸酯 缓蚀剂 环烷酸 
高酸原油脱酸工艺技术研究被引量:10
《石油化工设计》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申明周 彭松梓 崔中强 
介绍了一种原油脱酸工艺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间对高酸原油脱酸的影响,脱酸温度大于 260℃,脱酸反应较快。分析了高酸原油脱酸前后馏分酸值的变化,脱酸反应对130℃以上各馏分酸值降低都较多,180℃以上馏分脱酸率在80%以上。
关键词:高酸原油 脱酸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馏分 酸值 
重油接触裂解制乙烯工艺裂解深度的控制被引量:1
《河南石油》2003年第5期59-60,63,共3页彭松梓 王国良 刘金龙 
利用甲烷乙烯比(Me/E)和甲烷丙烯比(Me/P)作为HCC工艺裂解深度的控制指标,在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反应温度、进料空速和水油比等工艺条件对其裂解深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裂解深度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进料空速的降低而加深;水油...
关键词:HCC裂解深度 控制指标 反应条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