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作品数:34被引量:12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清代清水江流域碑刻宗族清水江文书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经营管理者》《中国地方志》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水江流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层面例证——《贵州清水江文书·剑河文书》代序
《凯里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28-33,共6页李斌 吴才茂 
凯里学院博士专项课题“稀见清水江文书的调查与研究”(BS201801)。
剑河县档案馆藏有近两万件契约文书,系清水江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剑河县历史时期属于“生苗地界”,其地产生的契约文书等民间历史文献,较之清水江下游天柱、锦屏等地,更具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特征。不管是时间脉络,还是内容书写,...
关键词:清水江流域 清水江文书 剑河文书 交往交流交融史 
清代“苗疆九卫”屯田新探——以宝贡屯“顶补军田”文书为中心被引量:1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4年第1期15-26,共12页吴才茂 李斌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清水江官文书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9BZS010)阶段性成果。
“安屯设堡”是乾隆初年“苗疆善后”政策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屯田是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的重要一环。学术界相关研究以揭示基本面貌为主,具体到屯田运行特别是民田化的历史过程,尚无专论。在清水江上游宝贡屯发现的“顶补军...
关键词:清代 清水江文书 屯田 顶补军田 移民 
“邑之精神命脉”:《清平县志》的编纂、特色及价值被引量:1
《中国地方志》2022年第1期62-71,I0005,共11页李斌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文献采辑、研究与利用”子课题“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文献采辑、整理、编目与汇编”(项目编号:16ZDA156)阶段性成果。
目前所见最早《清平县志》是清道光十八年本,至光绪七年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删,为《重刊清平县志》,两部县志是研究清水江上游特别是凯里地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目前学界未有专文论及。通过对县志的编纂、版本与体例、特色与价...
关键词:清代 《清平县志》 《重刊清平县志》 地方志 编纂学 
明清以来清水江流域民间移民的生存策略被引量:3
《凯里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31-37,共7页李斌 吴才茂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以降清水江流域碑刻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7BZS005)。
清水江流域在明清时期,是一个容纳军事移民和民间移民的重要区域。不管是军事移民还是民间移民,移居到清水江地区以后,不可避免地要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这样一个“一线之外皆苗夷”的地域空间里面生存下来,是这些移动...
关键词:清水江流域 移民 少数民族 民族关系 
民族学田野调查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究——以凯里学院为例被引量:4
《凯里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104-108,共5页谢景连 李斌 王健 
凯里学院2018年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民族学田野调查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号:JG2018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人类学视阈下的黔湘桂省际民族地区‘插花地’问题及治理创新研究”(批准号:19YJC850022)。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民族学本科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堪称民族学(人类学)从业者的“成年礼”。通过田野调查实践,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印证所学所思,提高专业...
关键词:民族学 田野调查 教学改革 
清代黔东南地区会馆的空间分布及其运行机制被引量:3
《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第7期80-86,共7页李斌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以降清水江流域碑刻的搜集、整理与研究”(17BZS005)。
明代以降,黔东南地区成为王朝倾力开发的区域之一,移民的到来,对该地社会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该地原生资源(如木材等)加入全国贸易网络之后,大量的商人不断前来“淘金”。为了形成合力,这些移民与商人...
关键词:清代 黔东南 移民 会馆 碑刻 
“养命之源”:清代清水江流域的当江与争江被引量:2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9年第4期15-22,共8页李斌 吴才茂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以降清水江流域碑刻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7BZS005)阶段性成果
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得到了极大的开发,特别是域内木材成为"皇木"和远销省外的大宗商品,由此而引来的利益纠葛及其所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动,是该区域社会变迁的核心内容。为争夺木材贸易带来的利益,锦屏"内三江"和天柱"外三江"展开了长达...
关键词:清代 清水江流域 木材贸易 当江制度 碑刻 
从千户指挥到科举世家——以凯里顾氏移民家族的科举之路为例被引量:1
《教育文化论坛》2018年第6期111-117,共7页李斌 程颖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以降清水江流域碑刻的搜集;整理与研究"(17BZS005);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研究"(2015-GM-138)
明洪武年间开始,为确保中原通往云南道路的畅通,大批军事移民从江南来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顾氏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开始其军屯生涯。由于介入当地土司的争斗,从入黔五世祖顾良相开始,顾氏便开始其亦汉亦苗的宗族生活。在王朝国家的倡导下...
关键词:顾氏宗族 移民 科举 军屯 
从碑刻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乡贤与乡村社会生活——以地坌彭氏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凯里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18-24,共7页李斌 吴才茂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以降清水江流域碑刻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7BZS005)
文章以清水江流域天柱县竹林乡地坌村发现的20余通碑刻为中心,并结合《彭氏族谱》等民间历史文献,分析彭氏家族移民至边疆地方社会之后,奋力科举,终至科甲蝉联的历史过程。考取科举功名之后的彭氏族人,成为乡贤,他们热心乡村教育事业,...
关键词:清代 清水江流域 碑刻 乡贤 社会生活 
失序与再造:咸同兵燹与清水江流域地方社会秩序的重建被引量:4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53-59,共7页李斌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以降清水江流域碑刻的搜集;整理与研究"(17BZS005)
在清代"咸同兵燹"这样社会大动荡的背景下,乡村社会如何自救、如何维护地方社会的稳定成为有识之士思考的问题。文章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结合其他民间文献,以流域"三营"为具体对象,分析在"咸同兵燹"期间清水江流域的乡村社会组织从款组...
关键词:款组织 三营 清水江流域 咸同兵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