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金森

作品数:10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旋涡超声速三角翼激波流型更多>>
发文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空气动力学学报》《航空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再入飞行器极限环运动分析被引量:10
《空气动力学学报》2005年第2期204-209,共6页洪金森 洪诗权 
应用控制再入飞行器纵向运动二阶微分方程,根据外形对称特征,建立气动力系数模型,对方程进行定性分析。由构造的相平面,揭示出运动的全局特性———螺旋点、鞍点、Hopf分岔、极限环以及导致振荡运动和发散的初始条件域。应用多尺度法获...
关键词:动稳定性 HOPF分岔 极限环 多尺度法 
跨、超声速X形鸭翼-弹身组合体旋涡运动
《空气动力学学报》2000年第z1期32-37,共6页洪金森 
应用蒸汽屏方法显示跨、超声速X形鸭翼-弹身组合体旋涡运动。实验马赫数 0.90~4.01,攻角范 5°~32°。截面图象表明随马赫数增大,涡进尺度减小。在低马赫数 小攻角下,截面流场中旋涡结构呈现对流和扩散效应,旋涡间...
关键词:流动显示 旋涡运动 鸭翼-弹身外形 高速风洞试验 
跨声速钝体绕流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4
《空气动力学学报》1999年第2期189-194,共6页周伟江 洪金森 汪翼云 
通过数值求解NS方程,进行了三方面工作:(1)格式和算法对返回舱跨声速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2)网格形态对捕捉跨声速弱激波的有效性研究;(3)模拟了无支杆和有支杆返回舱跨声速大攻角绕流流场,给出了后球体上的跨声速激波...
关键词:跨声速流动 数值模拟 钝体绕流 
低速振荡三角翼气动特性研究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8年第1期38-43,共6页洪金森 傅光明 王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对后掠角70°尖前、后缘三角翼进行了低速风洞试验。用五分量内式应变天平测量了静、动态气动力。考核了动态试验装置、测试系统和数据采集/处理方法。模型静态法向力测量结果跟文献[1]实验符合;在一定折合频率范围内作大振幅动...
关键词:分离流 非定常流 振荡三角翼 空气动力学 机翼 
超声速细长梯形翼背风面流型
《空气动力学学报》1997年第1期47-53,共7页洪金森 
给出了前缘后掠角65°,双弧形剖面的细长梯形翼背风面流动显示结果。实验马赫数为1.10、1.53、2.53、3.01和4.01,攻角范围5°~25°。借助于蒸汽屏、纹影和油流技术拍摄了脱体和表面流型照片。蒸汽屏显示表明:在机翼背风面三角...
关键词:流动显示 旋涡 激波-诱导分离 机翼气动力学 
超音速细长梯形翼背风面流型
《航空学报》1996年第5期601-606,共6页洪金森 
给出了前缘后掠65°、双弧形剖面的细长梯形翼背风面流动显示结果。实验Mach数为1.10,1.53,2.53,3.01和4.01,攻角范围为5°~25°。应用蒸汽屏、纹影和油流技术拍摄了空间和表面流型照片。蒸汽屏显示...
关键词:流动显示 旋涡 激波 边界层分离 梯形翼 
尖顶襟翼/涡襟翼干扰对三角翼背风面流动的影响被引量:1
《空气动力学学报》1996年第2期223-229,共7页洪金森 庄逢甘 忻鼎定 张自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详细地叙述了实验马赫数为0.8和1.5,攻角直到25°时,尖顶襟翼/涡襟翼干扰对三角翼背风面流动的影响。用蒸汽屏和纹影技术,显示出涡系干扰的流动图像,测量了尖顶襟翼在不同偏角下,三角翼上表面展向压力分布。数据分析...
关键词:涡襟翼 流动显示 压力测量 分离流 
涡切片图象立体重建
《航空学报》1991年第10期B503-B506,共4页张昭文 常丽敏 洪金森 倪刚 
1.引言 激光片光技术和流体中微粒的光散射效率逐步提高;从烟雾、水汽到激发诱导荧光使流动可视化程度不断开拓。许多研究工作需要通过观察切片照片获得对复杂流动整体结构的理解。因此,将系列二维切片照片重建成立体图象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绕流 旋涡 图形学 计算机 流场显示 
流动显示技术及其在流体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1
《空气动力学学报》1991年第2期190-199,共10页崔尔杰 洪金森 
本文概要地介绍流体力学研究中常用的流(?)显示技术及其发展状况。对流动(5)显示在研究表面流态和空间流(?)特征方面的作用,做了简要说明。在强调常规流(?)显示技术解决飞行器设计中气(?)问题重要性的同时,介绍了几种发展中的流(?)显示...
关键词:流体力学实验 流动显示 图象处理 
超声速X形鸭翼-弹身组合体涡迹发展
《空气动力学学报》1990年第3期327-334,共8页洪金森 
应用蒸汽屏方法研究超声速X形鸭翼-弹身组合体涡迹发展。观察了起源于鸭翼后缘的四个翼涡在横截面上形成的“蛙跃”和上反角二翼涡与弹身一对对称脱体涡形成的“混合式蛙跃”现象。在临近蛙跃距离时,有不稳定特性发生。文中还给出了细...
关键词:旋涡 涡迹 超声速流 导弹 鸭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