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双花

作品数:24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济宁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抒情抗战小说创作抗战时期路翎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济宁学院学报》《雨花》《山东文学》《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战争钳制下“动-静”关系的双层构建与艰难平衡——沈从文湘西叙事(1937—1947)再论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91-200,共10页赵双花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战争文化语境下现代小说叙事抒情化的可能与限度研究(1937—1949)”(18YJC751069)。
沈从文在湘西叙事中着意构建“动-静”关系,尤以1937—1947年期间的创作为最突出。这促发于他独特的战争体验、观念,承载着其美学理想,体现在“自然-人事”、人事活动内部两个层面。自然之静境与人事之变动既有耦合的地方,也有离间之处...
关键词:沈从文 战争 湘西叙事 “动-静”关系 平衡 
抗战语境下传统文化的正向书写——鹿桥《未央歌》再解读
《济宁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20-26,共7页赵双花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战争文化语境下现代小说叙事抒情化的可能与限度研究(1937-1949)”(18YJC751069);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西南联大师生的小说创作对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承续研究”(J18RB203)。
《未央歌》立足于作家的真实经历,将宏观的战争进程编织在叙事中,并不忘强调小说蕴含的道德训诫意义,充分体现了以史传为正统的文学观。人物塑造是传统写意式的,注重风采、气质的传达。与之对应,人和自然的相契合与古典天人合一的哲学...
关键词:鹿桥 《未央歌》 抗战 传统文化 正向 
哲理与先锋:都市中的“秘密”书写——王秀梅小说集《去槐花洲》重读
《百家评论》2021年第2期12-16,共5页赵双花 
齐鲁青年作家王秀梅的小说集《去槐花洲》,将故事发生的场域设置在现代都市,着重打探人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被人忽略的秘密,并赋予其形而上的意义。在叙事上,小说的先锋色彩显示了作家努力审视潜伏于现世深层的精神世界,具有超越...
关键词:都市 秘密 王秀梅 《去槐花洲》 
论抗战情境下萧红《呼兰河传》的抒情表现、限度及价值被引量:2
《文艺评论》2019年第1期76-80,共5页赵双花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争文化语境下现代小说叙事抒情化的可能与限度研究(1937-1949)"(项目编号:18YJC75106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的小说创作向以丰富的思想意蕴而独具魅力,个体解放、女性解放与民族解放等时代命题在同一文本中叠合共生,释放出巨大的阐释活力。更有意味的是,萧红在表现它们时,常出之以抒情风格。散文化的笔触、片断性的情...
关键词:《呼兰河传》 
论抗战语境下现代小说叙事抒情化的多元倾向
《济宁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39-44,共6页赵双花 
八年抗战期间,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极具抒情色彩的小说,且叙事倾向非常多元。国统区小说的抒情倾向体现为寂寞感伤、战斗激情与和谐优美共奏,解放区是五四个性主义的遗存与乡土风光的自然式书写,沦陷区则充满了对时光易逝的感伤与不幸人生...
关键词:抗战 现代小说 叙事抒情化 多元 
无地彷徨求自由——鲁迅小说青年形象论
《山东文学》2018年第5期121-124,共4页赵双花 
青年,确切地说,知识青年,是中国现当代作家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之一。鲁迅《狂人日记》《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茅盾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巴金《家》《春》《秋》、路翎《财主底儿女们》、王蒙《组织部新来的...
关键词:知识青年 鲁迅小说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形象论 《财主底儿女们》 《平凡的世界》 自由 彷徨 
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完成青春之蜕——评90后作者冬筱长篇小说《流放七月》
《雨花》2016年第14期97-102,共6页赵双花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4DWXJ01];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12WE66]的阶段性成果
对现代青年青春成长历程的书写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自鲁迅《狂人日记》《伤逝》《孤独者》、郁达夫《沉沦》、庐隐《海滨故人》始,至茅盾《蚀》三部曲、路翎《财主底儿女们》、杨沫《青春之歌》、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关键词:七月派诗人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七月诗派 回忆录 《财主底儿女们》 
战争语境中的激情内耗与异变:路翎小说新探(1939—1949)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46-151,共6页赵双花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可能与限度:抗战时期小说中的抒情问题研究"(14DWXJ01);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观战斗精神’的演绎与偏离:路翎现代小说研究"(J12WE66)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文学充分呈现了战争形势下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路翎的小说堪称代表。但随着战事的推进与转移,其激情书写也在发生着变异。究其实,抗战期间,人物身上的激情特质具有严重的内耗倾向:于知识分...
关键词:路翎 战争 激情 内耗 异变 
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战时意义及当今价值
《济宁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5-10,共6页王钦鸿 赵双花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值此,重新学习、理解毛泽东同志战时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光辉文献,是一项包含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重意义在内的重要学术活动。《讲话》确定了文艺创作的目的、对象、方法以及路...
关键词: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战时意义 当今价值 
论抗战初期萧红小说的抒情意蕴
《济宁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9-11,14,共4页赵双花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2WE66);济宁学院"国家级基金计划预研项目"(2012YYJJ01)
抗战初期,萧红在小说创作继续进行抒情实验。她以散文化的笔法勾勒战争中宁静的日常生活,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为黄河、月亮等物象着上悲凉色彩,无处不流露出寂寞情绪,凸显了自我的存在价值以及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对五四启蒙...
关键词:萧红 抗战初期 小说 抒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