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佳

作品数:21被引量:2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唯物史观就业困境女大学生存在论本来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学理论》《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互联网思维驱动下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创新实践被引量:9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24期3-4,共2页王巧 付文佳 马义航 
2018-2019年度辽宁省国际教育“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8LNGJ078);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辽宁大学)2018年度辅导员专项课题(项目编号:51812001)
互联网思维驱动下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创新实践极具现实意义。互联网思维驱动下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创新实践实现了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念,培养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通过搭建平台...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三全育人 创新实践 
唯物史观视域下世界历史发展的逻辑规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14-118,共5页付文佳 刘伟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L18CZX003);辽宁省国际教育“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18LNGJ078)
唯物史观的根本要义在于尊重现实的人的生产和交换方式,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分析社会现实、揭示历史发展趋势。传统革命视域下,社会历史演进通常被概括为以政治制度变革为核心的革命逻辑。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世界历史发展的逻辑主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世界历史 生产方式 人的发展 
群众史观:唯物史观的主体性维度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113-116,共4页付文佳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唯物史观视域转换与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研究"(18BZX013);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我国青少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研究"(18CKS008);2018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青年项目"人民主体论:马克思群众史观及其中国化研究"(L18CZX003)
《神圣家族》为全面阐述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论原点。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唯物史观就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它以物质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与现实的人的生产实践和革命斗争(阶级斗争)为双重历史动源,就其...
关键词:群众史观 唯物史观 主体性维度 
关于辽宁省高等教育与“双一流”建设的若干思考
《中国市场》2018年第5期261-262,共2页王巧 付文佳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WQN201604)的阶段性成果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教育强国是必要的基础工程,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注重各方面质量和软实力的提升,这不仅有利于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更能促进真正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
关键词:辽宁高等教育 “双一流” 战略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历史逻辑被引量:1
《党政干部学刊》2017年第10期11-13,共3页付文佳 刘伟 
2014年度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项目编号:WT2014001);辽宁省教育厅2016年度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马克思群众史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研究"(项目编号:WQN201604);2017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道路: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逻辑研究"(项目编号:L17AZX001)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哲学话语。它蕴含着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古今中西"之争文化主题的历史逻辑反思,又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逻辑。这对于理解中...
关键词:文化模式 历史逻辑 存在论 
在“本来”“外来”与“未来”之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模式的辩证分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45-50,共6页郭忠义 付文佳 
2014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WT2014001)"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辽宁省教育厅2016年度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WQN201604)"马克思群众史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研究";2016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6BSZ002)"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2017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道路: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逻辑研究"(L17AZX001)
本来、外来与未来,是具有中国哲学特色的中国话语。中华民族对三者关系的权衡与选择,既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主题,又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古今中西"之争是中华民族应对世界现代文明冲击所形成的文化主题,体现为对"本来、...
关键词:文化模式 存在论 辩证法 
从人的在场谈马克思的历史观被引量:1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108-111,共4页付文佳 刘伟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6BSZ002);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QN201604)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的历史观通常被理解为"阶级斗争论""经济决定论"和"人本主义"三种解释模式,这是马克思历史观发展的延续和统一。目前人们大多以"人本主义"的文化结构来解读马克思历史观,看似高扬人主体地位的背后其实是人的...
关键词:马克思 历史观 人的在场 劳动实践 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现代公民理论研究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第14期72-74,共3页姜晓琴 付文佳 
2015年度辽宁省社科联与高校社科联合作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等学校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指导意义"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slgslhl-060)
在我国,由于对传统"公民"概念的界定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原因,大多数人对于"公民"的含义还存在着不少模糊的认识,很少能够从政治的角度去理解这个词的深刻内涵,尤其是在对于自身政治角色的定位以及权利意识的把握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上...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 政治参与 
《论语》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被引量:1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96-199,共4页付文佳 
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与高等学校社会科学联合会合作课题(lslgslhl-060)
大学生作为一个肩负祖国繁荣复兴之重任的特殊群体,他们一方面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较深,另一方面又对目前所处的社会现状有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与众不同的理解及实践方式。大学生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正确解读《论语》中的教育思想:诚信为本...
关键词:《论语》 诚信 学思结合 知行合一 实践 思想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释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7期81-84,共4页付文佳 
辽宁大学2014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等学校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指导意义"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此后全社会在各个领域都展开了深入的学习和探讨。虽然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普遍联系 实践 以人为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