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乐辉

作品数:7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考述两汉河堤汉代黄河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南都学坛》《安徽史学》《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时代报告(学术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新唐书·地理志》所见唐代兴修水利工程官吏考述
《农业考古》2024年第4期140-148,共9页冯乐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环境史视野下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AZS015)。
唐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唐代官吏主持兴修大量的水利工程来推动当时农业的发展。《新唐书·地理志》保存了唐代水利建设的一手资料,从中统计出唐代有姓名可查的130名官吏主持兴修水利工程,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道、州(府、郡)、县...
关键词:唐代 水利工程 官吏 《新唐书·地理志》 
河堤谒者与汉代黄河国家治理体制的构建被引量:2
《安徽史学》2022年第3期5-13,共9页王星光 冯乐辉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境史视野下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体系研究”(20AZS015)的阶段性成果。
汉代针对河患设立河堤谒者,开创了国家对黄河的切实有效管理。我国水利职官的设置由来已久,河堤谒者的出现表明水政管理的专门化和具体化。文章通过分析河堤谒者的组织构成、职能分工、机构运转、功能成效,可见黄河国家治理体制已开始建...
关键词:河堤谒者 汉代 黄河 国家治理体制 
试论《说文解字·山部》对山的认识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1-4,共4页冯乐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境史视野下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体系研究”(20AZS015)。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对文字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说文解字·山部》收录山偏旁字65个,其分类与解释与秦汉的环境状况有密切的关系。环境史视野下,通过《说文解字·山部》对山的认识,结合《尔雅》《释名》《广韵》...
关键词:说文解字 山部 环境 自然崇拜 
山东省邹县县名沿革及其用字辨识考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8-12,41,共6页冯乐辉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环境史视野下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体系研究”(20AZS015);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中原与中华文明”(2015-CXTD-04)。
山东省邹县的建置沿革在各类志书中多有记述,却存在县名是“邹”还是“驺”的争议,容易造成地名理解上的偏差,许多问题有待辨明。结合历史文献、音韵学与考古资料,运用文献比较法,爬梳邹县县名沿革脉络,得出其地为秦统一后置县,初名“驺...
关键词:  县名沿革 辨识 
汉武帝时瓠子河决及两次堵口问题探析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5期17-23,共7页冯乐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环境史视野下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AZS015。
西汉中晚期,黄河的数次决口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其中,汉武帝治下两次瓠子堵口颇引人关注。元光三年(前132)黄河在瓠子决口,直至二十三年后的元封二年(前109),在汉武帝的亲自指挥下才堵口成功。汉武帝时期瓠子决口既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瓠子 黄河治理 汉武帝 集权制 
东汉定都洛阳原因及过程考述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第3期88-88,共1页冯乐辉 杜艳娜 
洛阳作为中国的古都,共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定都,其中尤以东汉时期它的历史地位最为重要。东汉政府最终选择定都洛阳,是审慎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原因很多,如刘秀的个人因素和气候条件的改变等。
关键词:洛阳 东汉 都城选择 
两汉徐州刺史考述被引量:1
《洛阳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94-97,共4页冯乐辉 
通过分析两汉徐州刺史的籍贯、任职时间、来源、去向及在职事迹,验证了两汉州刺史部由监察区逐渐向行政区的转化过程。
关键词:两汉 徐州刺史部 刺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