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公涛

作品数:25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新小说格里耶法国新小说电影小说叙事方式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理学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甘肃社会科学》《外国文学评论》《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格拉迪瓦形象的不确定性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75-79,共5页姚公涛 
格拉迪瓦形象具有多重面孔,呈现出鲜明的不确定性。为了强化人物印象的不确定,文本设置了适合人物活动的虚拟背景,建造了适于不确定形象活动的迷宫;采用不同视角交替叙述,是构成格拉迪瓦形象不确定的又一手法;文本还巧妙地采用重要叙事...
关键词:格拉迪瓦 形象 不确定性 构成方式 
论格里耶《反复》的构成及其意义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36-40,共5页姚公涛 
"反复"是格里耶"新小说"的理念和叙述手法。《反复》采用了富有新意的"反复"手段,表现出作者对"新小说"叙事传统的继承和提炼,使其在新时期的法国文坛上富有新意。
关键词:《反复》 叙事 形式 意义 
论法国“新小说”对余华和马原创作文本的影响被引量:1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85-88,共4页姚公涛 
余华和马原的创作受到法国"新小说"叙事手法影响。余华的早期小说把叙事方式的变革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像"新小说"领军人物罗伯-格里耶一样,在叙述中忽视甚而无视传统小说的要素,从而采用新颖的叙述手法展开故事的叙述。马原是"先...
关键词:“新小说” 叙事技巧 格里耶 余华 马原 
论中国文坛对法国“新小说”的研究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58-62,共5页姚公涛 
盐城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科研基金"论法国‘新小说’在我国的译介;翻译及影响"(12YSYJB0101)
中国文坛对"新小说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取得进展。流派研究的标志是80年代开始出现直接以"法国新小说派"为研究对象的论文。90年代后,学者们更为关注这一流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新小...
关键词:法国“新小说” 流派研究 作家作品研究 
论托马斯·曼的《特里斯坦》和赵玫的《寻找伊索尔德》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02-105,124,共5页姚公涛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中世纪以来流传在欧洲的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托马斯·曼的《特里斯坦》和赵玫的《寻找伊索尔德》间接演绎了这个故事。在寻找失落的"美"和至死不渝的"爱"上,《特里斯坦》和《寻找伊索尔德》存在一种互文关系,...
关键词:《特里斯坦》 《寻找伊索尔德》 主题探求 叙事手法创新 
论我国文坛对法国“新小说”的译介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29-132,141,共4页姚公涛 
我国文坛对"新小说"的接受是从译介开始的,主要经历了3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介绍和翻译"新小说",当时出现的大多是介绍性的短文,少量的评介性文章往往根据主流话语作出结论,部分文章表现出务实精神。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了较为...
关键词:“新小说” 译介 特点 
类似的探索 不同的结局——浮士德与亚哈形象比较研究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7-40,共4页姚公涛 
亚哈和浮士德是在各自世界中奋斗的主人公。从奋斗目标看,亚哈的侧重点在"除恶",浮士德的侧重点则在"求善";从奋斗历程体现的个性特点看,浮士德略带固执的书生气,亚哈则表现出近乎偏执的热情;从奋斗手段看,亚哈借用恶势力的过程中自身...
关键词:亚哈 浮士德 探索与奋斗 同异探析 
论“新小说”的叙事话语及其构成
《求索》2011年第9期193-195,共3页姚公涛 
"新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文体的综合、意义的反讽、声音的复合、语式的自然等特征。"新小说"文体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它从小说话语文体自身特点出发,融戏剧话语、电影话语、散文话语等话语文体于一体。从意义构成上看,"新小说"的反讽主要表现...
关键词:“新小说” 叙事话语 话语构成基础 
相通的氛围 类似的形象——《呼啸山庄》与《原野》比较研究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68-71,共4页姚公涛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曹禺的《原野》在各自国度的文坛上乃至整个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早有许多评论家和文学史家予以认定。这两部作品在艺术氛围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结构的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比较研究价值。
关键词:氛围设置 形象塑造 结构安排 
法国“新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求索》2010年第6期214-216,共3页姚公涛 
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于1934年由西班牙批评家奥尼斯在马德里出版的《西班牙及西属亚美利加诗选》中首先提出,他在这部诗选中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术语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变。接着著名美国学者哈桑概括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新小说” 后现代主义文学 文本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