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云舒

作品数:37被引量:5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思想史博士论文史料考证新诗创作史料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社会科学论坛》《文艺研究》《关东学刊》《鲁迅研究月刊》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回忆耿云志先生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12期22-29,共8页席云舒 
2024年8月2日下午2点19分,敬爱的耿云志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欧阳哲生教授告诉我这一消息时,我深感震惊,恍如晴天霹雳,呆坐半晌不能言语。因为就在一个月前,彭姗姗博士邀请我参加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举办的“中国近代思想史...
关键词: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近代思想史 耿云志 基本线索 学术研讨会 
《先秦名学史》及胡适博士学位问题的再探讨——重印《先秦名学史》导言
《关东学刊》2023年第5期81-116,共36页席云舒 
长期以来,胡适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一直被看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的初稿,或一部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的著作,学界围绕胡适博士学位问题更是聚讼不休。本文认为:《先秦名学史》并非一本纯粹的逻辑史研究专著,而是一本研究先秦...
关键词:胡适 《先秦名学史》 哲学方法论 博士论文 学术史研究 
“80后”青年的主体意识、现实困境及幸福观——评梁晓声长篇新作《中文桃李》被引量:1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1期98-104,共7页周冉冉 席云舒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451122601)的阶段性成果。
梁晓声长篇新作《中文桃李》讲述了从大学走向婚姻的一对“80后”青年的爱情故事。小说描写了“80后”中文学子所面临的中文系辉煌不再、代际沟通和生存焦虑的现实困境,塑造了一群身份、性格、命运迥异的青年形象,凸显了复杂个体身上不...
关键词:梁晓声 《中文桃李》 主体意识 现实困境 幸福观 
挥毫落纸如云烟--谈胡适手稿及《南行杂记》
《艺术市场》2022年第9期38-45,共8页席云舒 
中英文手稿数量庞大《艺术市场》:你多年来专注于胡适与中国思想史研究,新近出版《胡适考论》一书主要是对胡适英文佚文的考订和阐发,其中就有《康奈尔大学胡适的成绩单与课业论文手稿》的研究文章。请介绍一下胡适手稿的类型、保存地...
关键词:康奈尔大学 挥毫落纸 成绩单 胡适 手稿 中英文 
陈受颐、胡适往来书信辑佚汇注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7期218-260,共43页赵靖怡 席云舒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胡适年谱新编”(项目批准号:18ZDA198)的阶段性成果;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高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GF201903)的阶段性成果。
曾任北京大学文学院讲座教授兼史学系主任的文学史家陈受颐是胡适的终身好友,他们的通信从1930年代一直持续到1962年胡适去世。台湾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胡适全集·胡适中文书信集》收录了胡适致陈受颐书信33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关键词:胡适 陈受颐 佚信 佚电 史料整理 
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回答学人Scholar的九个问题
《社会科学论坛》2021年第3期205-232,共28页席云舒 陈潇 
2021年1月,席云舒的《胡适考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文艺报》《中华读书报》均发表重要文章予以评介,并入选"华文好书"Top10。席云舒,原名席加兵,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他先后从世界各地搜集...
关键词:中国的文艺复兴 首都师范大学 《文艺报》 北京语言大学 《中华读书报》 人文学院 博士论文 英文报刊 
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对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思想的再评价
《现代中文学刊》2021年第2期86-94,102,共10页席云舒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胡适英文散佚文献的考证、整理、翻译与研究”(批准号16BZW132)的阶段性成果;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高峰团队项目(编号GF201903)的阶段性成果。
美国学者格里德认为,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思想,更接近于欧洲的启蒙运动,而不是文艺复兴;余英时先生也认为,相较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胡适更直接是法国启蒙思潮的继承者。本文根据胡适英文论著中有关"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系统论述,将胡适...
关键词:胡适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 理智主义 
胡适、陈受颐往来书信考释被引量:4
《鲁迅研究月刊》2021年第4期66-85,共20页赵靖怡 席云舒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胡适年谱新编”(18ZDA198);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高峰团队项目(GF201903)阶段性成果。
引言1930年底,胡适辞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职务回到北大,一年后出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致力于招徕人才,重振北大;"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也在北大兼任教授。陈受颐正是胡适和傅斯年都看重的文科人才之一。陈受颐(1899-1978),...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史 历史语言研究所 陈受颐 中国比较文学 岭南大学 广东番禺 中央研究院 文学院院长 
“五四”前后胡适论文学革命的三篇英文论文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10期196-210,共15页席云舒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胡适英文散佚文献的考证、整理、翻译与研究”(批准号:16BZW1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北京语言大学院级项目“‘五四’前后胡适论文学革命的三篇英文论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YJ030002)。
“五四”前后,胡适写过三篇题为“中国的文学革命”的英文论文,其中两篇发表于1919年,一篇发表于1922年,第一篇和第三篇已被《胡适英文文存》和《胡适全集》收录,第二篇为新发现的英文佚文。在这三篇文章中,他除了谈到文学革命的目的和...
关键词:胡适 文学革命 思想革命 史料研究 
新诗语言的两种特质——谈谈新诗创作之四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9年第9期106-110,共5页席云舒 
北京语言大学院级项目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名称:“中国当代诗歌创作研究”;项目批准号:19YJ030003
与柏桦《悬崖》相似的语言陌生化的情形,在张枣《镜中》一诗里也曾出现过: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危险的事固然美丽/不如看她骑马归来/面颊温暖/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
关键词:新诗创作 新诗语言 《镜中》 语言陌生化 解读方法 梅花 后悔 张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