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红

作品数:12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成都市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长江上游历史考察市镇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文史杂志》《盐业史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江苏昆曲融入川剧的历史考察
《文史杂志》2008年第1期40-42,共3页张学君 张莉红 
昆曲,亦称“昆腔”、“昆山腔”、“昆剧”,大约起源于元末明初。据明魏良辅《南词引正》、周玄暐《泾林续记》考证,其创始人为元末明初戏剧家顾坚。这位自号“风月散人”的戏剧家寓居江苏昆山.故所创曲品被称为“昆腔”或“昆山腔...
关键词:昆曲 江苏 史考 川剧 元末明初 戏曲音乐家 昆山腔 嘉靖年间 
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李调元生平述论被引量:1
《文史杂志》2007年第4期8-10,共3页张学君 张莉红 
李调元是继杨慎之后四川出现的又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他才气横溢、不畏权势、学识渊博、著作宏富,是那个时代士大夫的脊梁.他一生酷爱藏书,曾经在自己的家乡罗江县构筑了藏书超过十万卷的藏书楼,直与浙江天一阁媲美,为中国文化史作...
关键词:李调元 述论 生平 中国文化史 藏书楼 百科全书 士大夫 罗江县 
长江上游市镇的历史考察被引量:7
《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5期155-160,共6页张学君 张莉红 
长江上游市镇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变化,极富区域经济特色。本文通过历史地理文献考察了市镇的滥觞、初期格局和发展规模;进入兴盛期以后,市镇在流通领域发挥的重要经济作用、社会功能,以及对民俗文化的有力促进。
关键词:市镇滥觞 痃市 草市 场镇 
民国时期成都城市的兴衰被引量:2
《文史杂志》2006年第3期21-24,共4页张莉红 
关键词:城市 成都市 民国时期 市政建设 辛亥革命 抗战时期 规模扩大 通货膨胀 
明代四川火井探微被引量:2
《盐业史研究》2005年第4期8-14,共7页张学君 张莉红 
本文评介中国火井历史研究的新进展,并以新发现的明人火井史料为依据,解读明代 正德到万历间的四川火井史料,阐释天然气煮盐的实况,证实明代火井的工艺水平;质疑宋应星《天 工开物》卷上有关西川火井的描述;考察了云台山火井的地理位置...
关键词:四川 明代火井文献 云台山火井 富顺火井 
论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被引量:2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95-100,共6页张学君 张莉红 
赵宋时代积贫积弱,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却异彩纷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文化经过数千年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华夏民族文化在宋代登峰造极的基本原因是:时代呼唤理性和人文精神,百姓期盼太平盛世,统治者实施了“以文治国”的方略...
关键词:华夏民族文化 理学 儒学新体系 
成都平原稻作农业区的形成与经济社会影响被引量:3
《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4期158-161,共4页张莉红 
由于成都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蜀王杜宇时期,蜀人就开始致力于农作物的栽培养殖。经开明氏,秦代李冰对岷江、沱江水利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成都平原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基本形成。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成都平原得到较好的开拓与发展,形成稻作...
关键词:成都 水利灌溉系统 稻作农业区 
秋瑾与《中国女报》被引量:2
《文史杂志》2005年第3期42-44,共3页张莉红 
关键词:秋瑾 《中国女报》 历史研究 月刊 
古代专制权力角逐中的女性
《文史杂志》2004年第4期62-64,共3页张莉红 
关键词:中国 武则天 专制权力 吕后 孝庄皇后 慈禧太后 
古代成都的水利工程建设及其影响被引量:5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95-97,共3页张莉红 
秦汉以来 ,成都平原持续不断的水利建设和“二江环抱”的生态环境的形成 ,是成都城市永不衰竭的奥秘所在。生态城市的形成 ,为成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使她成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城市。发扬光大这份历史遗产 。
关键词:成都市 水利工程 生态环境 李冰 都江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